出处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49,共3页
China Fruits
同被引文献33
-
1邱志腾,麻万诸,章明奎.浙西南丘陵山地变质岩发育土壤的成土特征[J].土壤通报,2020(5):1009-1015. 被引量:4
-
2刘军青,段秋格.丘陵李园丰产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7(z1):79-80. 被引量:1
-
3严伟东,马根深,陈兵红,邱华根,赵国梁.浙江省云和雪梨有机生产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5,51(4):138-139. 被引量:8
-
4戴文圣,黎章矩,程晓建,喻卫武,符庆功.香榧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2):140-144. 被引量:44
-
5陈新平,张福锁.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2006,22(4):36-39. 被引量:546
-
6吉艳芝,乔振江,张丽娟,毕淑琴,杨丽标.河北省李树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2):22-26. 被引量:7
-
7黄鹏.李树丰产栽培试验[J].北方园艺,1997(3):37-38. 被引量:3
-
8杜森,高祥照主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分析技术规范[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
9张福锁,陈新平,陈清,等.中国主要怍物施肥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
10高详照,马常宝,杜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引证文献6
-
1李晓改,汪国洪,庞国恩,刘小云.黑李山地早实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14-114.
-
2罗群胜,邓志文,邓真旺.粤北山区柰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3):76-78. 被引量:2
-
3罗群胜.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在指导县域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5):254-256. 被引量:5
-
4努尔古丽.李园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107-107.
-
5罗群胜.粤北高寒山区辣椒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J].长江蔬菜,2014(8):57-61.
-
6肖庆来,曹雯,张深梅,吴恒祝,李杰峰,李新星,张慧玲,涂川林,吴林土,叶晓明.山地水平带不同位置香榧长势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J].浙江林业科技,2022,42(4):88-93.
二级引证文献7
-
1唐丽静,王冬艳,宋诚亮,张德燕.山东省沂源县耕地地力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3):4094-4096.
-
2杨义荣,周彦芳,董博,董青松.基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条山农场中低产田划分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6,47(5):3-6. 被引量:2
-
3黄世革.西林县耕地地力评价与茶叶发展规划[J].农技服务,2016,33(14):143-144.
-
4吴世磊,胡炫,陈德朝,金国名,韩标,李文君.高半山茵红李栽培技术[J].四川林业科技,2017,38(2):142-146. 被引量:5
-
5姚振飞,王少华,吴匡勤.昆山市耕地地力评价与配方施肥对策[J].耕作与栽培,2017,37(5):71-72. 被引量:2
-
6王斌.阜康市耕地地力评价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20(4):35-37.
-
7彭程,邓林萍,谭禾俊,蒙万聪,罗贱良,张增文,陈慧琼,常晓晓,邱继水,陆育生.黄金柰李果实品质与土壤和叶片养分的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2,42(11):27-35. 被引量:10
-
1屠敏仪.南方山地人工草场的草害[J].四川草原,1991(4):38-43. 被引量:1
-
2奉孝书.南方山地高湿对绵羊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1991,27(5):44-45.
-
3阙文光,王明友,邱祁生,唐基乡,李赞英,刘金林,张志中,冯小艳,李菊生.南方山地幼林化学除草技术的研究[J].农药,1994,33(2):58-59. 被引量:2
-
4董观明.浅谈南方山地李树高产栽培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8(4):7-9.
-
5屠敏仪.南方山地人工草场的草害[J].牧草与饲料,1992(1):45-50.
-
6胡迎东.南方山地地方品种生态猪的养殖机遇和饲养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9):111-112. 被引量:1
-
7倪世俊.牛的放牧育肥[J].北方牧业,2008(22):18-18.
-
8高磊,符庆功,邵泱峰,吴慧敏.南方山地食用百合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4(23):47-48. 被引量:2
-
9曹兆源.今年金华布朗减产已成定局[J].中国果业信息,2007,24(4):37-37.
-
10肖光辉,梁志怀,贺爱国,谢玲玲.南方山地西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3):194-19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