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首先从科技人才创新活动的过程出发,建立了一套评价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因素体系;然后依据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特点,对其设置了模糊评价等级和对应的评价数据区域;构建了模糊评价矩阵和权数向量;最后根据研究主题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构造了加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进行了实例测算和评价。
作者
胡瑞卿
机构地区
广东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9-162,共4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关键词
科技人才管理
创新能力
模糊评价法
加权综合测评
分类号
G31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92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41
参考文献
3
1
彭健伯,欧美强.
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测评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02-104.
被引量:20
2
徐福缘,程钧谟,綦振法.
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体系[J]
.科学管理研究,2004,22(1):85-89.
被引量:12
3
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金吾论.
知识创新的机制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J]
.文史哲,1999(4):9-11.
被引量:13
2
刘助柏.
论知识创新能力[J]
.机械工程学报,1999,35(1):6-10.
被引量:27
3
胡社荣.
教育观念、环境与创造型人才成长[J]
.教育探索,2001(2):24-25.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66
1
姜军,曹雪,庞金虎.
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平均处理效应的实证分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6):192-195.
被引量:2
2
陈玉荣.
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123-125.
被引量:50
3
陈建华.
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识别与评估研究[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57-60.
被引量:14
4
孙冰,李柏洲.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评价指标体系[J]
.改革,2005(8):83-87.
被引量:7
5
韩伯领,陈治亚.
我国铁路运输轿车载运工具的优化配置[J]
.中国铁道科学,2007,28(4):100-105.
被引量:1
6
孙红霞,仪垂杰,郭健翔,周扬民.
企业节能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1):105-107.
被引量:6
7
李明,徐学东.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废弃农田水利设施再利用评价模型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3):103-105.
被引量:5
8
王金明,关军.
钢铁企业知识管理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
.唐山学院学报,2008,21(2):70-72.
被引量:2
9
禹智潭,黄炳根.
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4):157-159.
被引量:17
10
丁勇,牛建明,陈立荣,董建军,贾晋锋,李秀萍,胡尔查,郭婧.
家庭牧场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2):173-179.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92
1
易茜.
财务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模糊评价模型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4):92-94.
被引量:9
2
侯晓辉.
科研团队政策中的激励措施思考[J]
.科研管理,2008,29(S1):85-88.
被引量:10
3
杨世瑜,王瑞雪.
地质社会化与地质科技人才素养——论现代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99-102.
被引量:9
4
谢仁寿.
我国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与知识经济[J]
.岭南学刊,1999(1):31-33.
被引量:1
5
余伟,冯军,肖宏年.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措施探讨[J]
.科技与管理,2004,6(5):133-135.
被引量:9
6
朱卫平,伦蕊.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5):7-9.
被引量:95
7
王平祥,唐铁军.
着力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
.高等农业教育,2004(10):49-51.
被引量:9
8
李华山.
企业家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11):44-45.
被引量:3
9
高建勋.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J]
.科技创业月刊,2004(11):95-97.
被引量:3
10
李越,孙枕戈.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5):35-40.
被引量:59
引证文献
25
1
姜军,曹雪,庞金虎.
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平均处理效应的实证分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6):192-195.
被引量:2
2
陈雷,刘玉秀,杨宝林,郑均,徐晓莉,易学明.
提高医学人才科技创新能力途径[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3):273-274.
被引量:2
3
宋杰鲲,张晓慧,张在旭.
油田企业科技管理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
.石油科技论坛,2008,27(4):66-68.
被引量:7
4
刘泽双,章丹,康英.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8,24(3):376-381.
被引量:16
5
陈雷,刘玉秀,杨宝林,徐晓莉,郑均,易学明.
医学人才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西南国防医药,2008,18(6):915-917.
被引量:7
6
徐步朝,张延飞,王合义.
地质科技人才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0):457-460.
被引量:1
7
杨东德.
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J]
.经济与管理,2009,23(11):40-44.
被引量:3
8
张媛媛.
高校外语教师科研能力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67-69.
被引量:3
9
曹会智,陈泽东,单长华,牛俊峰,杨超.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装备保障人才考评[J]
.四川兵工学报,2012,33(10):38-40.
10
王文涛,张杰军,董诚.
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仪器高技能人才评价指标研究[J]
.中国基础科学,2012,14(4):30-3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41
1
齐岳,张雨.
新冠肺炎下农业上市公司粮食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20(S01):23-31.
被引量:8
2
蒋玉洁,陈情缘.
“一带一路”倡议对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20(6):3-8.
3
李映雪,潘苏红.
新时期下科研院所如何破解科技管理“创新困境”[J]
.科技促进发展,2023,19(7):519-528.
被引量:1
4
李婷,郭鸿湧.
人才吸引力因素与政策工具契合关系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4):729-739.
5
阎凌翔,商碧辉,刘杨洋.
聚焦中医药专业特色培育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实践项目路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9):188-191.
6
宰文姣,颜丽莎,王俊杰,杨丹.
基于OBE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课程考核方法[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6):168-175.
被引量:1
7
王魁英,杨波,谭映军,谭艳,叶平,郑驰.
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做法[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2):135-136.
被引量:22
8
李磊,李婷,张在旭.
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石油科技论坛,2009,28(4):55-58.
被引量:1
9
王健,王树恩.
科技人才能力综合评价与优化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0):443-445.
被引量:8
10
杨东德.
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J]
.经济与管理,2009,23(11):40-44.
被引量:3
1
邵亚斌,张晓霞,徐永琳.
基于模糊软集和加权模糊软集的群决策方法[J]
.统计与决策,2014,30(19):46-49.
被引量:2
2
王玉翠.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模糊评价[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3-25.
被引量:6
3
程毛林,陈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的综合国力评价方法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4(4):67-69.
被引量:3
4
行金玲.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2):377-378.
被引量:18
5
陈军华,李志刚,熊治泉.
和谐社会背景下油地关系和谐度评价分析[J]
.学理论,2009(6):118-119.
被引量:1
6
刘倬,肖东虹.
我国人才工作面临的挑战[J]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3):47-48.
被引量:1
7
吴子稳,储剑琪,井伟.
模糊评价法在企业中层干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0,29(2):57-58.
被引量:2
8
李明亮.
模糊评价法在设备分类中的应用[J]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6):65-66.
9
聂规划,刘勇军.
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及模糊评价[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2):89-92.
被引量:16
10
孙青松,程和侠.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企业知识共享水平评价[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34(3):93-95.
被引量:3
科技管理研究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