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在借鉴新加坡高职教育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作者
黄志纯
机构地区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52-53,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基金
200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6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育教学
创新教育
分类号
G717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5
1
蒋民,陈橹.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湖北社会科学,2004(7):113-114.
被引量:14
2
张朗山.
关于高校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6):73-74.
被引量:3
3
赵亦芳.
谈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J]
.教育探索,2004(2):10-11.
被引量:21
4
李慧勤,郭晓静.
国外创新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3):125-127.
被引量:21
5
门献敏.
推进高校创新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6(6):18-1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1]卢继传.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N].光明日报,1998-5-1.
2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
张彦通.
试论“做学”[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9(4):47-51.
被引量:3
4
汪金龙.
目标与现状的反差——“冷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热”[J]
.煤炭高等教育,2000,18(4):49-51.
被引量:4
5
王安平,史光平.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J]
.高等理科教育,2000(5):24-27.
被引量:7
6
李敏义.
国外创新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
.发明与革新,2001(3):24-25.
被引量:22
7
刘瑜.
关于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1(4):52-52.
被引量:22
8
谢鸿昆.
创新性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途径[J]
.教育探索,2002(1):17-19.
被引量:2
9
李忠云,高翅,王平祥.
重视生命科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02(1):27-30.
被引量:4
10
葛道凯,李志宏.
适应形势发展 推进教学管理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02(8):6-8.
被引量:78
共引文献
58
1
刘辉华.
高校创新教育问题及实施策略探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158-160.
被引量:5
2
史贵名.
浅论创新教育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27-27.
被引量:1
3
马少坤.
如何在高等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2):49-50.
4
陈邹铭,高磊.
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基础课应注重实施创新教育[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7(2):62-65.
5
雷金屹.
国外创新教育的启示[J]
.职大学报,2005(3):123-124.
被引量:1
6
邵为.
构建以教育人本论为基础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J]
.大家,2011(20):161-161.
7
汪一江.
地方医学院校办学新理念[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10):638-639.
被引量:1
8
雷金屹.
国外创新教育的启示[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5B):218-218.
被引量:15
9
段文美.
关于建立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7):135-136.
被引量:1
10
甄宏君.
论高校创新教育的开展[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432-43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3
1
袁林,袁吉,袁雷.
创新能力与创新教育[J]
.职业技术教育,2000,21(28).
被引量:2
2
王少君.
浅议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7):35-35.
被引量:5
3
叶秀兰.
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5):154-155.
被引量:8
4
安素琴.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J]
.科技资讯,2006,4(5):131-132.
被引量:3
5
吴建强.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新视角[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4):34-36.
被引量:6
6
陈解放.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
.中国高教研究,2006(8):22-24.
被引量:181
7
王勇军,谢红.
新加坡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的比较分析[J]
.辽宁高职学报,2007,9(2):27-29.
被引量:7
8
时美英.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主要对策及办法[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12-14.
被引量:4
9
储开峰.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模式探析[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47-48.
被引量:6
10
杨聪敏.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教育科研,2008,(5):44-44.
引证文献
5
1
黄志纯,许士群.
构建工学结合三级平台 拓展校企合作多维空间——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1):130-132.
被引量:10
2
周标,楼晓.
高职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9(7):40-42.
被引量:3
3
朱春光,吴真.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内涵、问题及对策[J]
.职业,2013(21):36-37.
4
王晓艳,童宏祥.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14(2):155-157.
被引量:2
5
李波,周朋红.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5(21):24-26.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黄志纯,许士群,张国志.
纺织业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广西轻工业,2008,24(12):196-197.
被引量:3
2
朱智,俞彤,刘嘉瑜,胡晓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保障条件的探讨[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9-100.
被引量:3
3
张锋.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职教论坛,2009,25(09Z):42-43.
被引量:8
4
赵扬,许泽银.
应用型工科院校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J]
.人力资源管理,2010(8):40-42.
被引量:1
5
许士群,黄志纯.
高职教育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12):63-65.
被引量:30
6
潘有志.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12):160-160.
被引量:4
7
胡田田,洪琼.
高职院校基于三位一体社会服务平台助推专业快速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134-135.
8
阳小宇,凌建伟,隆平.
论创新型人才与职业教育[J]
.文教资料,2012(29):108-109.
9
陈益林,姬海华,侯德政.
偏远地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职业时空,2013,9(3):9-12.
10
陈璐.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通讯,2014(29):13-15.
被引量:11
1
高瑞华.
关于在职业学校举办技能竞赛的探讨[J]
.西北职教,2007(11):28-29.
被引量:5
2
苏奕姣.
新加坡高职教育课程特点探析与启示[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5):1-3.
3
胡光辉.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施中职教育集团化办学[J]
.新教育(海南),2009(4):5-5.
4
陈英华.
新加坡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启发与探索[J]
.科教导刊,2014(10S):8-9.
被引量:2
5
丁龙刚.
新加坡高职教育在三个层面上的实践及启示[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81-83.
被引量:2
6
马斌.
新加坡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及其启示[J]
.国外职业教育,2009(4):9-12.
7
韦江彬.
行动导向法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教育观察,2014,3(11):10-12.
8
陈深汉.
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6):42-45.
被引量:9
9
何红梅.
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印象及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220-221.
10
胡学梅.
产学结合之教学工厂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12-15.
被引量:2
教育与职业
2007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