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与鲁迅文学的生命结构(二)
被引量:1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1-28,共8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4
-
1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95页.
-
2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2005年版,第88-89页.
-
3尼采 周国平译.《偶像的黄昏》[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第26-27页.
-
4鲁迅.《<苦闷的象征>引言》.《鲁迅全集》第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32页.
共引文献58
-
1刘晓丽.对"言不尽意"论的辨析[J].文艺理论研究,2004(4):26-35. 被引量:1
-
2黄克剑.回归“赤子”与祈向“超人”——一种对尼采学说的检讨[J].哲学研究,2004(8):39-47. 被引量:2
-
3冯平.重建价值哲学[J].哲学研究,2002(5):7-14. 被引量:80
-
4倪梁康.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从意识哲学到语言哲学的范式转换——与张庆熊先生商榷[J].开放时代,2000(11):22-28. 被引量:3
-
5陈立胜.从“世界观哲学”之批判看现象学哲学之转向[J].开放时代,2000(11):41-44. 被引量:1
-
6蒋述卓,何明星.学科交叉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J].中国比较文学,2003(1):85-96.
-
7张家龙.评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纲领——“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论[J].哲学研究,2001(7):47-53. 被引量:12
-
8张家龙.论名称和指示词[J].哲学研究,2002(12):60-65. 被引量:5
-
9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五四”表现论[J].文学评论,2002(1):143-149. 被引量:2
-
10费多益.科学的文化边界——科学活动认知层面社会学解释的反思[J].哲学研究,2004(12):45-51. 被引量:13
-
1王学谦.《狂人日记》与鲁迅文学的生命结构(一)[J].鲁迅研究月刊,2007(6):43-48. 被引量:5
-
2陈迎辉.千江有水千江月──论苏轼词中的“月”意象[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18(4):89-92. 被引量:10
-
3评庞培、张锐锋的新散文[J].当代作家评论,1998(2):127-127.
-
4张孝评.论抒情诗的生命结构[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8(3):45-48.
-
5刘成勇.无言的悲歌——当代小说中“智者”形象剖析[J].江淮论坛,2002(5):90-95.
-
6黄晓华.身体、文化、修辞与“狂人”的生成建构[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2):33-39.
-
7余秋雨,周涛.关于散文的对话[J].海燕,2003,0(1):56-59. 被引量:1
-
8邵子华.《水浒》:构建和谐人生的一面镜子[J].明清小说研究,2008(3):91-102. 被引量:3
-
9凡非子.呈现:生命的炼火来自深处——读黎正光诗集《生命交响诗》[J].当代文坛,1990(4):59-60.
-
10佚名.平凡世界里的英雄[J].才智(才情斋版),2007,0(8):4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