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3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468页.
-
2大陆法系的构成要件标准说中的构成要件与后文提及的我国采用的犯罪构成标准说中的犯罪构成要件其内涵和结构是完全不同的.若将大陆法系的构成要件等同于我国的犯罪构成要件,并将其纳入我国罪数判断标准之中,则难免会造成"南橘北枳"之误.
-
3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M]法律出版社,1981.
共引文献82
-
1孟红艳.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从重处断”的提倡与适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4):111-128. 被引量:1
-
2周悦.选择性罪名的数额认定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0(4):51-55.
-
3童德华,马嘉阳.同种罪名数罪的类型化处断及合理化证成——兼论盗窃尸体罪的数罪处罚[J].刑法论丛,2021(2):251-281.
-
4蔡鹤.数罪并罚制度制约下罪数的认定——从"本体论"到"功能论"的模式转向[J].刑法论丛,2019,5(4):422-454.
-
5殷凯桦.同种数罪处罚新论[J].西部法学评论,2006(1):34-36. 被引量:1
-
6冯哲.再探我国刑法中的转化犯[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2):28-32. 被引量:2
-
7李克勤,魏迪.数罪并罚制度的实践难题及完善对策——来自浙江省金华地区的情况报告[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8,8(4):44-48. 被引量:1
-
8薛进展.转化犯基本问题新论[J].法学,2004(10):57-67. 被引量:15
-
9王俊平.转化犯及相关立法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1):91-98. 被引量:24
-
10李祖华,陈庭会.论转化犯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16(2):74-78.
同被引文献48
-
1任素贤,秦现锋.应当免除处罚的犯罪中止不应计入犯罪次数[J].人民司法,2012(22):14-17. 被引量:4
-
2陈兴良.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加重犯[J].法学研究,1985,7(4):31-35. 被引量:10
-
3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J].法商研究,1995,13(4):55-62. 被引量:510
-
4吴振兴.试论接续犯[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32(5):30-34. 被引量:2
-
5张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展开[J].法学评论,2002,20(6):33-41. 被引量:42
-
6郑风田,孙瑾.我国部分地区嗜食野生动物的成因探析[J].消费经济,2005,21(5):82-86. 被引量:8
-
7孙杭生.食野习俗与生物链缺失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6,26(1):80-83. 被引量:6
-
8王子灿.论生物安全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J].法学评论,2006,24(2):147-154. 被引量:24
-
9张小虎.多次行为的理论定性与立法存疑[J].法学杂志,2006,27(3):29-30. 被引量:23
-
10叶良芳.刑法中数额的性质及其计算[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19(4):25-30.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胡云腾,余秋莉.《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生物安全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基于疫情防控目的的解读[J].中国法律评论,2021(1):18-26. 被引量:21
-
2江海洋,胡云菲.连续犯之正名与重构——从多次小额诈骗情状展开[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7,31(6):66-77. 被引量:3
-
3吴盛文.连续犯的证成与重构[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0,40(5):99-106.
-
4孟卧杰,宋杨.公安机关侦办非法贩卖野生动物案件面临的挑战实证调查研究[J].公安研究,2021(6):57-64.
-
5周铭川.我国野生动物刑法保护规定的不足及其完善[J].青海社会科学,2021(5):162-170. 被引量:3
-
6赵怡.刑事政策视野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12):105-107.
-
7陈伟,李晓.法定犯的出罪机制研究[J].法治论坛,2021(4):177-199. 被引量:1
-
8张允源.非法狩猎罪的教义学分析——以法释〔2022〕12号司法解释为视角[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5(5):90-95. 被引量:2
-
9詹红星,王李.野生动物刑法保护的理念嬗变与立法完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5):60-67. 被引量:3
-
10贾健,操乐胜.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入罪的正当性检讨[J].贵州警察学院学报,2022,34(5):45-51.
-
1马玉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适用问题研究[J].青海检察,2016,0(4):26-30.
-
2张有胜.区分罪数的方法论略[J].学理论,2009(19):113-114.
-
3马建丽.犯罪既遂认定标准[J].知识经济,2009(2):16-16. 被引量:1
-
4张永红,王东晖.论绑架罪的既遂标准[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1):50-53.
-
5梁程,沈华芳.论人民检察院的调解权——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为视角[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1):21-24.
-
6陈立毅,李苹.试论我国刑法中危险犯既遂形态的判断标准[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27-30. 被引量:1
-
7宋昕.浅析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1(4):31-32. 被引量:2
-
8耿佳宁.醉酒驾驶肇事行为的罪责评价——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视角分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8):134-136.
-
9徐跃飞.论犯罪既遂的新标准:“期待结果出现说”[J].湖南社会科学,2016(1):90-93. 被引量:3
-
10陈立毅.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6):73-82. 被引量: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