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性”的迷思——李欧梵、王德威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如果要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所遭遇的外部影响与撼动,最为强劲者莫过于海外汉学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冲击。其先行者夏志清通过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新鲜的发现与品评,有力地改变了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家格局,推动了国内学界“重写文学史”的热潮,至今余波未平。90年代以来,
作者
周新顺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出处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0,共5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性研究
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李欧梵
王德威
《中国现代小说史》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季进编,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同被引文献
48
1
马睿.
当异质性冲击成为历史——对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研究,2009(2):41-47.
被引量:4
2
程光炜.
《中国现代小说史》与80年代的“现代文学”[J]
.南方文坛,2009(3):18-29.
被引量:10
3
李凤亮.
“华语语系文学”的概念及其操作——王德威教授访谈录[J]
.花城,2008(5):199-208.
被引量:13
4
冷露.
评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145-155.
被引量:15
5
吴义勤.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J]
.文艺研究,2002(5):59-66.
被引量:15
6
王彬彬.
胡搅蛮缠的比较——驳王德威《从“头”谈起》[J]
.南方文坛,2005(2):37-42.
被引量:18
7
王德威.
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J]
.当代作家评论,2005(4):17-27.
被引量:31
8
李杨.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两种读法[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1):81-98.
被引量:31
9
李凤亮.
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
.文学评论,2006(3):183-188.
被引量:17
10
赵淳.
学界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建构性反思[J]
.当代文坛,2006(4):22-2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毕红霞.
我们为何批评王德威——兼论面对“海外汉学”的复杂心态[J]
.当代文坛,2013(3):32-35.
被引量:1
2
郭恋东.
论中国文坛对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接受与反思[J]
.学术月刊,2017,49(1):117-124.
被引量:1
3
姚建彬,郭风华.
“洞见”与“不察”--论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眼中的“感时忧国”精神[J]
.湖南社会科学,2017(4):155-165.
被引量:1
4
杨肖.
论美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批评回流”[J]
.当代作家评论,2019(3):192-198.
被引量:2
5
杨婉莹.
现代性的探寻——从《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出发[J]
.安康学院学报,2019,31(4):83-86.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王山美.
审美地理学视阈下新移民作家的中国书写研究[J]
.中国美学,2021(2):245-258.
2
夏传真.
当代文学鉴赏的困惑——以艾略特的《荒原》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9):103-105.
被引量:1
3
韩晗.
从预设立场到内在超越: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中“现代性”范式嬗变及多元面向[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6):6-13.
4
徐郁明.
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学报》的中国文学研究[J]
.北部湾大学学报,2021,36(5):53-59.
5
郑依晴.
海外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二十年[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1):74-79.
1
王子涵.
现代性视角下《伤逝》新解[J]
.长安学刊,2016,0(1):60-61.
2
李崇寒.
来自风月场的唯美幻想——《煎饼磨坊的舞会》[J]
.党政论坛,2014(14):62-63.
3
王秀鹏.
试论“艳”内涵的发展及其文学表现[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3,14(4):69-70.
4
方尤瑜.
殷殷良马情 拳拳知遇心——李黼平和阮元的情谊[J]
.岭南文史,2012(4):49-51.
被引量:1
5
段炼.
当代西方汉学研究与“境”的概念——兼论张炎词论的“清空”之境[J]
.中国文学研究,2007(3):47-51.
被引量:4
6
付景川,刘桃冶.
美国南方宗教文化对福克纳创作的影响[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8-22.
7
蒋语萱.
试析沈从文早年“文学认同”形成的原因[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5(2):72-74.
8
张祖群.
余秀华荡妇体诗的一种“文化诗学”解读[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1):234-241.
被引量:3
9
索南措.
《格萨尔》说唱艺人表演程式的外部影响[J]
.青海民族研究,2010,21(3):144-146.
被引量:5
10
谢淼.
德国汉学视野中的阿城[J]
.中国文学研究,2012(3):121-123.
被引量:1
文艺评论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