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0-54,共5页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参考文献6
-
1港澳统计年鉴(2004)[Z].港澳经济年鉴社,2004.
-
2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300-310.
-
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S].2002-07-11.
-
4宋佳,张岳恒.泛珠三角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综合分析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2):116-120. 被引量:15
-
5中国经济贸易年鉴(2004)[Z].中国经济贸易年鉴社,2004.
-
6李江帆.《广东:“泛珠”第三产业合作桥头堡》[N].广州日报,2004.8.24.
二级参考文献5
-
1陈斌.比较优势与中国农业经济国际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13-121.
-
2徐志刚,钟甫宁,傅龙波.中国农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及比较优势[J].农业技术经济,2000(4):1-6. 被引量:65
-
3卢锋,梅孝峰.我国“入世”农业影响的省区分布估测[J].经济研究,2001,36(4):67-73. 被引量:54
-
4帅传敏,程国强,张金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J].管理世界,2003,19(1):97-104. 被引量:261
-
5李练军,刘克春,张琳.江西主要农产品出口地位与比较优势分析[J].企业经济,2004,23(3):116-117. 被引量:3
共引文献116
-
1闫玄梅,李建军.山西省小杂粮比较优势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3-6. 被引量:12
-
2陈丽珍,陈海波.镇江市工业主导行业的目标选择及政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7):50-51. 被引量:3
-
3张争胜,周永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1):13-16. 被引量:104
-
4刘新荣,杨建国,郭加宏,汤秀英,沈骏,吴昌,夏昭林.1993~2002年某化工开发区职业伤害直接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1(2):99-104. 被引量:1
-
5顾文炯.用因子分析法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136-139. 被引量:23
-
6李江帆,刘继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广东第三产业升级优化[J].南方经济,2005,34(5):53-56. 被引量:11
-
7李丽,路海峰,梁丽绒,吕利华,赵良启.山西老陈醋香气成分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2):209-213. 被引量:41
-
8张雪芳,吴志明,张露.江浙地区服装黑白色流行研究[J].丝绸,2005,42(12):17-19. 被引量:1
-
9桑建人,刘玉兰,林莉.宁夏太阳辐射特征及太阳能利用潜力综合评价[J].中国沙漠,2006,26(1):122-125. 被引量:39
-
10郑国庆,黄培新.356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28天预后的影响因素[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36(1):10-1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22
-
1程玉鸿.“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差异分析[J].学术研究,2005(3):35-39. 被引量:16
-
2赵静,焦华富,宣国富.安徽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特征及其调整[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556-560. 被引量:29
-
3郭正模.近期四川向珠三角地区劳务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5(3):23-26. 被引量:2
-
4蔡洁,宋英杰.从合作博弈角度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J].当代财经,2007(2):96-101. 被引量:11
-
5国家统计局.《中国-东盟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
-
6广西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
-
7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版.
-
8黄福强,李志雄.《广西与东盟产业合作前景看好》,《经济日报》,2004年10月28日.
-
9黄信.《农业对接东盟大有可为》,《经济日报》,2007年8月31日.
-
10梁桂权.泛珠三角社科协作绿皮书(2004-2006)[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
二级引证文献30
-
1解芳芳,赵迎雪,方煜,石爱华.粤港澳大湾区跨界地区的规划及发展路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22(S01):28-34. 被引量:2
-
2郝俊卿,曹明明.产业集聚作用下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以关中城市群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1):246-249. 被引量:2
-
3梁运文,黄骥.CAFTA建立后广西与菲律宾开放合作的国别战略选择[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5-9.
-
4张艳,程遥,刘婧.中心城市发展与城市群产业整合——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4):579-584. 被引量:29
-
5汪玉奇,高平.9+2: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区域经济合作[J].企业经济,2010,29(9):103-106. 被引量:4
-
6朱政,郑伯红,贺清云.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影响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3):404-408. 被引量:42
-
7顾六宝,李艳婕.中国关于东盟的战略枢纽布局[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3):87-90.
-
8江世银,李明良.川东北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22(3):57-61. 被引量:2
-
9朱杰.中国城市群的阶段特征、趋势及实证研究[J].规划师,2012,28(6):81-85. 被引量:3
-
10王宝平,徐伟,黄亮.全球价值链: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新视角[J].城市问题,2012(6):9-16. 被引量:10
-
1李培林.2004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十特点[J].市场经济研究,2004(3):94-94.
-
2骆桂花.浅析西北地区社会特点与经济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1998,9(2):32-36.
-
3张兵,郭思智.我国内陆省市农村居民消费状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89-90.
-
4郑文丽.海外学者展望中国内陆经济[J].理论导刊,1996(3):43-44.
-
5张要杰.略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论[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20(2):37-40.
-
6汪浩瀚.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观——以宁波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2(5):121-123. 被引量:4
-
7贺旭辉.论构建节约型的和谐消费社会[J].甘肃社会科学,2006(1):176-179. 被引量:3
-
8廖昌晖.欠发达地区人口问题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3(11):30-31. 被引量:1
-
9王艳萍.应实行绿色GDP[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7):25-27. 被引量:2
-
10王胜今,齐艺莹.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思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6):89-94.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