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算机和网络看理性结构的层次及范围演变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72,共4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5
-
1胡塞尔.《第一哲学》,商务印书馆,2006,第138页.
-
2郭斌.从康德的理性观看计算机时空的构建——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看时间与空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8):17-20. 被引量:4
-
3卡尔·B·波耶.《微积分概念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第326页.
-
4亚历山大·柯瓦雷.《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164页.
-
5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3
-
1玛格丽特·博登.人工智能哲学[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1..
-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6,617,86.
-
3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7-18,18.
共引文献121
-
1韩鸿.影像的大众生产与意义解读[J].文艺研究,2002(5):106-111. 被引量:11
-
2陆小玲.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理解[J].中国音乐学,2002(4):102-106. 被引量:15
-
3何明升,白淑英.论“在线”生存[J].哲学研究,2004(12):69-74. 被引量:11
-
4宋丹.象征、意象与神话创造──赵本夫长篇系列小说《地母》解读之二[J].当代文坛,2001(6):24-27. 被引量:2
-
5舒晓昀,姜芃.历史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1(3):113-119. 被引量:5
-
6唐凯麟,刘铁芳.价值启蒙与生活养成——开放社会中的德性养成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5(2):53-55. 被引量:12
-
7吴炫.西方若干文艺学局限分析[J].文艺理论研究,2000(6):16-27. 被引量:2
-
8赵立坤,王凌.论启蒙时代的历史观[J].史学理论研究,2002(4):105-115. 被引量:3
-
9王进,高旭东.意象与IMAGE的维度——兼谈异质语言文化间的翻译[J].中国比较文学,2002(2):105-117. 被引量:5
-
10孙长军.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新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研究[J].江汉论坛,2001(10):90-92. 被引量:17
-
1刘锋.艺术、公共性和启蒙——哈贝马斯的审美理性理论的发展[J].国外文学,2000(4):14-20. 被引量:2
-
2秦存强.计算机及其网络应成为人类自我超越力量的延伸[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33-35.
-
3龚哲.从杰姆逊社会发展理论看“孔子”符号的嬗变[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53-56.
-
4宋晓丹.现代性问题图景下的理性结构历史演变——兼论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6(6):73-78.
-
5何萍.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性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2,49(3):12-30. 被引量:9
-
6徐芳,蔡圣勤.符码化与解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的存在观解读[J].山花(下半月),2016,0(2):146-148.
-
7丁峰.试析哈贝马斯对社会进化理论的重构[J].求是学刊,1999,26(5):27-31. 被引量:1
-
8邓肄.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及其与正义理论的关系[J].道德与文明,2011(1):85-89.
-
9陈瑶,吴永忠.从网络时代的交往关系反思交往理性[J].世纪桥,2011(1):46-48.
-
10吴学琴.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