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死疲劳》:历史的民间表象建构——论莫言历史叙事的文化方式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一种语言文化“意义的给予与获得”,历史叙述无疑可以通过一种表象系统来理解、生产和交流其意指和价值。这种表象系统的意指,是对具体历史事物的社会空间、细节特征、抽象观念乃至其持续变化的一种表征。其中的观念认为,历史叙事最重要的是创造性地书写人类各种生存仪式与象征物。而历史过程本身,也往往依照一种生存情境的表象来加以细致理解和分析。
作者
王文捷
机构地区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历史叙事
《生死疲劳》
表象
文化方式
莫言
民间
语言文化
历史叙述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
1
莫言,李敬泽.
向中国古典小说致敬[J]
.当代作家评论,2006(2):155-157.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24
1
冯兰.
中国古典与文学现代性——从中西比较视野考量[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0(1):125-132.
被引量:1
2
郭冰茹.
冯骥才的“津味小说”与叙事传统[J]
.网络文学评论,2020(2):107-115.
被引量:1
3
陈娇华.
论中国当代文学对新历史主义的接受与变异[J]
.理论与创作,2010(5):14-20.
被引量:3
4
陈娇华.
论近年来新历史小说创作的转型与回归趋向[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43-49.
被引量:2
5
陈娇华.
《李自成》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嬗变[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27(4):80-87.
6
严锋.
感觉的世界谱系:重新发现莫言的现代性[J]
.中国比较文学,2013(1):1-10.
被引量:7
7
胡云.
论《生死疲劳》的叙述分层及其意义[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2):38-42.
被引量:2
8
张毅.
从泰戈尔莫言现象看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J]
.长春大学学报,2014,24(7):942-945.
被引量:3
9
彭正生,方维保.
对话·狂欢·多元意识:莫言小说的复调叙事艺术[J]
.江淮论坛,2015(2):162-167.
被引量:4
10
陈娇华.
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的关联性辨析[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5):35-4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9
1
莫言.
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J]
.当代作家评论,2006(1):25-28.
被引量:133
2
莫言,李敬泽.
向中国古典小说致敬[J]
.当代作家评论,2006(2):155-157.
被引量:25
3
毕光明.
《生死疲劳》:对历史的深度把握[J]
.小说评论,2006(5):45-49.
被引量:10
4
王者凌.
“胡乱写作”,遂成“怪诞”——解读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J]
.当代作家评论,2006(6):62-69.
被引量:11
5
王光东.
复苏民间想象的传统和力量——由莫言的《生死疲劳》说起[J]
.当代作家评论,2006(6):69-72.
被引量:7
6
刘伟.
“轮回”叙述中的历史“魅影”——论莫言《生死疲劳》的文本策略[J]
.文艺评论,2007(1):57-61.
被引量:15
7
朱向前.横看成岭侧成峰--关于莫言《生死疲劳》的对话[EB/OL].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9/2009-03-23/55561.html.2009-03-23.
8
莫言.《生死疲劳》聊天实录[EB/OL].新浪读书频道http://book.sina.com.cn/author/subject/2006-03-15/1701198010.shtml.2006-03-15.
9
寒山拾得.莫言《生死疲劳》[EB/OL].中国文学网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26509.2006-02-25.
10
孔范今,施战军.莫言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35.
引证文献
6
1
张袁,周春雨(指导).
莫言《生死疲劳》的民间意象研究[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43(S01):58-65.
2
夏兆林.
论《生死疲劳》的三元叙事话语[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7):50-51.
被引量:3
3
周琳琳.
从《生死疲劳》看新历史主义思潮的特征[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12):64-65.
4
王丽敏.
“叙事圈套”下的荒诞——论莫言《生死疲劳》的叙事艺术[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4):103-108.
被引量:1
5
吴迪.
从《生死疲劳》的畅销看当代文学“走出去”[J]
.出版广角,2017(21):39-41.
被引量:2
6
潘富莲.
论莫言《生死疲劳》的叙事特征与艺术魅力[J]
.黑河学院学报,2019,10(3):160-1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郝艳杰.
论莫言作品《生死疲劳》的修辞特色[J]
.北方文学(下),2013(9):19-19.
2
杨明巍.
从《生死疲劳》看莫言小说中的视角与常用结构[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80-83.
3
张红丽.
海岩小说的女性审美取向及其矛盾爱情观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63-66.
4
许德金.
中国文化软实力海外传播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50(2):281-291.
被引量:25
5
蒋红.
魔幻与现实的糅合——探究莫言《生死疲劳》魔幻的民间叙事[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4):114-116.
被引量:1
6
王汝蕙.
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在美国的译介效果研究[J]
.文艺争鸣,2023(6):178-183.
被引量:1
7
孙英.
解读莫言《生死疲劳》的叙事方式[J]
.青年文学家,2015,0(3Z):28-29.
1
村上春树.
我们不过是借住者[J]
.雪花,2016(11):124-124.
2
康清莲.
从滑稽人物的“说不难”看游说的文化方式[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1):126-128.
3
蒋登科.
宁静是一种生命的境界——罗进和他的诗歌创作[J]
.写作(中),1996,0(2):24-25.
4
蒋登科.
诗的个人性与普视性[J]
.中外诗歌研究,2006(3):106-112.
5
张沁文.
西方文学:宗教文化的影响与求证[J]
.广西社会科学,2006(4):115-117.
被引量:1
6
周安华.
20世纪中国问题剧的艺术审视[J]
.戏剧艺术,2000(6):33-40.
被引量:2
7
王少婷.
论《喜福会》中母女间爱恨交织的感情[J]
.青春岁月,2013,0(9):28-28.
8
崔淑贤.
因为有了文化[J]
.青年文学家,2004(1).
9
高歌.
从摇滚情结谈第六代导演创作的共同特点[J]
.戏剧丛刊,2009(6):92-93.
10
梁玲.
《笑忘录》:遗忘的生存情境[J]
.文学界(理论版),2011(4):178-179.
被引量:3
小说评论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