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1,共6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二级参考文献12
-
1罗岗.“被压迫者”的知识如何可能——从福柯到斯皮瓦克[J].上海文学,2002(7):76-79. 被引量:3
-
2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张旭东.现代性的神话[J].上海文学,2002(10):73-79. 被引量:13
-
3徐乡愁:《“中间代”断想》,安琪,康城主编,《第三说:中间代诗论》,2002年总第2期
-
4戴望舒:《戴望舒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
5沈浩波.《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J].江湖月刊,2001,(1).
-
6李陀,李静.漫说“纯文学”——李陀访谈录[J].上海文学,2001(3):4-15. 被引量:131
-
7薛毅.开放我们的文学观念[J].上海文学,2001(4):73-74. 被引量:16
-
8韩少功.好“自我”而知其恶[J].上海文学,2001(5):72-73. 被引量:14
-
9南帆.空洞的理念——“纯文学”之辩[J].上海文学,2001(6):68-69. 被引量:38
-
102001年《上海文学》总目录[J].上海文学,2001(12):78-8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97
-
1房伟.“反思”的逆向与“根”的再造——李锐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J].天津社会科学,2021(1):128-134. 被引量:4
-
2吕永林.何谓19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J].上海文学,2008,0(8):86-96. 被引量:1
-
3徐志伟.从敞开到囚禁——90年代诗歌写作中的“个人化”观念反思[J].文艺评论,2004(4):23-25. 被引量:1
-
4张力.纪实背后——张欣近期长篇小说创作特色论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4,25(6):63-67.
-
5章罗生.论问题报告文学——中国报告文学流派研究之一[J].中国文学研究,2005(1):85-90. 被引量:5
-
6张直心.政治文化语境中重新言说——《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读后[J].鲁迅研究月刊,2005(3):81-83. 被引量:1
-
7李相银,陈树萍.精神拯救与责任担当——由《高纬度战栗》说起[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26-30.
-
8毕绪龙.“纯文学”讨论迷思[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68-72. 被引量:3
-
9张宏.从文学自主性开始:当下文学的问题与突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58-60.
-
10赵江华.从余华的长篇小说看其创作转变[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66-6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8
-
1陈晓明.“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对当前小说艺术倾向的分析[J].文学评论,2005(2):112-120. 被引量:92
-
2尹大春.浅论杜甫诗歌的人民性[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15(1):57-58. 被引量:1
-
3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
4谢冕.郭小川的意义[J].中国图书评论,2000(4).
-
5王富仁.充满真实的青春激情[M]//大海晨歌--郭小川精选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3.
-
6冯牧.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J].诗刊,1977(10).
-
7杨传纬.美国诗歌选读[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
8张羽华.特立行吟的“苦瓜”诗人——白连春诗歌创作鸟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9):64-70. 被引量:1
-
1周荣.《那儿》要从什么地方读起[J].当代作家评论,2005(5):65-65.
-
2杨文军.论《那儿》的叙事策略[J].小说评论,2006(z1):51-55.
-
3胡国瑞.李白诗歌的人民性[J].文学遗产,1957(A02):121-133.
-
4聂石樵.论“诗经”的人民性[J].文学遗产,1957(A04):28-52.
-
5试谈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作品的人民性[J].文学遗产,1959(253):1-1.
-
6鲁太光.“底层文学”:一张日益模糊的面孔[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5):38-41. 被引量:2
-
7曾园.诗歌批评中的哲理与鸦片[J].诗林,2006(3):118-121.
-
8高宗恽.天堂在哪儿——谈《那儿》中的异化现象[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0(1):106-108. 被引量:1
-
9报刊诗歌诗论选目[J].诗选刊,2012(7):96-96.
-
10李波.梁实秋的文学批评实践[J].山东文学,2009,0(7):8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