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蒙”到“立人”:鲁迅对易卜生的接受
被引量:5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89,共5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二级参考文献9
-
1冯至.《一个对于时代的批评》[A]..见《冯至学术精华录》[C].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
2L.Aas 梅川译.《伊孛生的事迹》[J].奔流,(1928).
-
3周启明《鲁迅的青年时代》,见止庵编《关于鲁迅》,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
-
4勃兰兑斯《第三次印象》(《易卜生论》之第三部分).见《易卜生评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82-83页.
-
5[10]刘小枫《克尔凯郭尔文丛·总序》.见《非此即彼》,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
6刘小枫《论怀疑者/哲学片断·中译本导言》.见克利马科斯(克尔凯郭尔)《论怀疑者/哲学片断》,翁绍军等译,三联书店1996年11月版.
-
7参见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崔志海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
-
8王忠祥《易卜生与中国现代文学》,见智量主编《比较文学三百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
9.《瓜豆集》..《类编》 第十卷一辑.,.108页.
同被引文献33
-
1桑兵.近代日本留华学生[J].近代史研究,1999(3):159-186. 被引量:12
-
2钟翔.郭沫若对易卜生的接受——重读《〈娜拉〉的答案》[J].外国文学研究,1998,20(3):3-6. 被引量:6
-
3程致中.鲁讯·胡适·易卜生[J].鲁迅研究月刊,1996(10):65-67. 被引量:2
-
4赵冬梅.被译介、被模仿、被言说的“娜拉”——一个中国文学与外来影响的典型个案[J].东方丛刊,2004(2):199-209. 被引量:2
-
5陈玲玲.留日时期鲁迅的易卜生观考[J].鲁迅研究月刊,2005(2):36-42. 被引量:9
-
6杜娟.易卜生研究的状况与发展趋势——王忠祥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1):1-6. 被引量:7
-
7易惠莉.同光年间上海本邑绅士的生活价值取向——以张焕纶为主要考察对象(上)[J].历史教学问题,2005(3):7-17. 被引量:2
-
8易惠莉.同光年间上海本邑绅士的生活价值取向——以张焕纶为主要考察对象(下)[J].历史教学问题,2005(4):4-9. 被引量:2
-
9靳松.“易卜生主义”式的个人主义——浅析胡适的政治哲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2):107-109. 被引量:1
-
10陈晓飞.从“伟大的问号”到“伟大的叹号”——纪念易卜生逝世100周年[J].世界文化,2006(4):7-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5
-
1刘青梅.论森鸥外对易卜生的认知及其嬗变[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20(1):49-56.
-
2彭石玉,陈智平,陈越.易卜生的中国文化生态图谱[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2):65-71. 被引量:1
-
3江一帆.论有岛武郎和鲁迅对易卜生的受容——以留学和归国为介点[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63-65.
-
4郑依梅.鲁迅的易卜生接受史新论——由日文批评译介“重启”的易卜生纪念[J].中国比较文学,2024(2):117-145.
-
5张济顺.张在新与清末民初的译书及辞书热[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6(4):59-76.
-
1胡绳.在庆贺俞平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会上的讲话[J].文学评论,1986(2):3-3. 被引量:10
-
2小贤.“文艺大家后人”之十三 闻一多之子闻立鹏:父亲47年短暂的生命历程,是一种审美人生[J].老同志之友(下半月),2013(1):4-6.
-
3张华.机关大院的故事——寡女、快乐的老单身汉及其他[J].书摘,2008,0(12):48-51.
-
4杨芳.透纳与浪漫主义自然观[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7):86-86.
-
5李岫.为真理而斗争的一生——痛悼我的父执和导师李何林先生[J].鲁迅研究动态,1989(1):36-39.
-
6郭沫若.闻一多的治学精神[J].郭沫若学刊,2010(4):2-4. 被引量:2
-
7鲁煤.徐放其人其诗的悲壮历程(上)[J].新文学史料,1999,0(1):156-163. 被引量:1
-
8张曼菱.国之三迤[J].边疆文学,2005(2):6-7.
-
9刘殿祥.闻一多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J].江汉论坛,2006(11):134-136.
-
10凌月麟.台湾对鲁迅先生的首次纪念[J].鲁迅研究动态,1987(10):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