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社会参与意识的无限膨胀,作品中的性别意识一度被消解,“十七年”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有人甚至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事实上,“十七年”出现了像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茹志鹃的《百合花》、刘真的《英雄的乐章》等众多可以代表时代最高成就的小说,它们是20世纪女性文学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7年第4期65-67,共3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基金
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哲学意蕴研究>(2005B02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