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免遭建设性破坏,促进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显得日趋重要。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必须坚持依法保护、共同保护、整体保护、运用现代科技保护等基本原则,综合运用生态系统保护模式、聚焦式保护模式和参与式保护模式,才有可能实现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的目的。
作者
邱扶东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5-117,133,共4页
NingXia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民俗旅游资源
保护原则
保护方法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8
1
丁武军,付美蓉.
古民居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婺源古村落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2):226-230.
被引量:14
2
王计平,肖星.
甘肃省旅游资源保护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1):36-41.
被引量:2
3
钟声宏.
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
.广西民族研究,2000(1):114-118.
被引量:29
4
黄旭涛.
试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J]
.新闻出版交流,2002(1):53-54.
被引量:3
5
程华宁,黄安民.
论民俗风情与文物古迹两种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7(1):52-57.
被引量:9
6
杨萍.
再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层次、措施及模式[J]
.经济问题探索,2004(5):113-115.
被引量:19
7
http://www.et-china.com(易网通商旅)
8
http://www.yqtour.gov.cn(延庆旅游网)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吴忠军.
论旅游扶贫[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2(4):18-21.
被引量:63
2
苏长高.
树立大产业观念建设旅游大省[J]
.旅游论坛,1996,15(4):52-56.
被引量:1
3
吴忠才.
旅游活动中文化的真实性与表演性研究[J]
.旅游科学,2002,16(2):15-18.
被引量:35
4
陈烈,黄海.
论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原则[J]
.热带地理,1995,15(3):272-277.
被引量:27
5
甘肃年鉴编委会编.甘肃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144-145.
6
刘锡诚.民俗与国情备忘录[J].报告文学,2002,(9).
7
田里.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旅游经济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144-146.
8
瓦伦 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3..
9
吴必虎,余青.
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
.民族研究,2000(4):85-94.
被引量:204
10
马晓京.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
.社会科学家,2000,15(5):46-49.
被引量:81
共引文献
66
1
范正根,罗鹏,左文卿.
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J]
.农业考古,2006(6):123-125.
被引量:5
2
吴迎春,杨晓云.
国内民俗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影响研究综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z1):421-425.
3
王翌,董小丹.
试论对民族旅游地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的意义[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42-45.
被引量:5
4
张旭亮,张海霞.
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外部性实证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4):171-173.
被引量:3
5
张守艳,祝招玲.
略论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2):84-85.
被引量:5
6
张海霞,张旭亮.
喀纳斯湖景区图瓦民俗旅游开发与地方文化保护问题的探讨[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77-82.
被引量:8
7
闫喜琴.
论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与防治[J]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1):21-25.
被引量:14
8
旷天全,冉琼.
当代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3):52-54.
被引量:1
9
吕红艳.
保护与开发: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民俗生态旅游[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4):20-23.
被引量:6
10
卢圣杰,孙文福.
辽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7):21-2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2
1
尹发秀.
试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1):166-169.
被引量:6
2
陈红玲,裴锐南.
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2):101-102.
被引量:12
3
董莉莉,杨文棋.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3):112-117.
被引量:14
4
宋云飞.
现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及对策研究[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15(1):24-26.
被引量:16
5
施仲军.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问题浅识[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22(3):115-118.
被引量:4
6
熊正益.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民族艺术研究,2007,20(2):19-21.
被引量:14
7
黄明辉.
对发展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探索[J]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78-80.
被引量:6
8
[4]郑北鹰.圈养大熊猫全球首次野外放归[N].光明日报,2006-05-20(4).
9
[5]冯永锋.《全国生物物种赍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发布[N].光明日报,2007-12-08(2).
10
[6]晓勇.青藏铁路筑"环保之旅"[N].西藏日报,2006-07-07(7).
引证文献
6
1
马海波,章尚正.
以科技手段保护旅游资源[J]
.科技经济市场,2008(12):79-81.
2
徐柏清.
四平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
.金田,2012(12):295-295.
3
谢勇才,王茂福,沈鑫雨.
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设计:动力、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3):30-35.
被引量:5
4
王永军.
民俗旅游视域下的阿细祭火——以云南省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为例[J]
.红河学院学报,2014,12(1):82-86.
被引量:1
5
赵常春,赵忠鼎.
浅析湘西民族艺术对本土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影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22):100-100.
被引量:1
6
左金睿,鲁云,李金莉.
云南民俗文化市场化对策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4,0(10Z):196-19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沈鑫雨,谢勇才.
SWOT视阈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J]
.沧桑,2013(4):85-87.
2
沈鑫雨,邹高辉.
SWOT视阈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研究[J]
.市场周刊,2013,26(8):107-108.
3
王永军.
阿细祭火民俗文化场域中的壁画艺术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为例[J]
.教育文化论坛,2014,6(3):112-117.
被引量:2
4
朱建锋.
云南民俗文化市场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民族博览,2018,0(2):22-23.
5
彭浩.
浅析湘西民俗旅游经济的系统开发和利用[J]
.财讯,2018,0(32):139-139.
6
洪子毅,陈爱妮.
温州青街畲族乡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
.新财经,2019,0(9):46-48.
7
张红霞,田建华.
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9,0(29):82-84.
被引量:1
8
刘祥恒,王小红,郑含笑,吴明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桐城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现代商业,2023(2):94-97.
被引量:1
1
王婧.
浅析仫佬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0):189-190.
2
高建忠.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共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11):13-13.
被引量:1
3
本刊编辑部.
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喜迎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J]
.中国文化遗产,2006(3):3-3.
4
李荣启.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5):8-12.
被引量:5
5
苏新有.
利用口述历史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与方法[J]
.中州学刊,2010(5):286-287.
被引量:4
6
李荣启.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原则与方法[J]
.广西民族研究,2008(2):185-190.
被引量:50
7
文化部2011年“文化遗产日”活动[J]
.世界遗产,2011(2):15-15.
8
李荣启.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途径[J]
.文化学刊,2012(5):117-122.
被引量:26
9
何小慧.
重庆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分析——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
.中外企业家,2013(5Z):39-40.
10
朱恒.
浅议湖北省民俗旅游的文化特性及开发[J]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2-46.
宁夏社会科学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