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FK系列化合物是我所在研的一类新药。可能作用机制是FK506/FK复合物作用于2种钙释放通道ryanodine受体和IP3受体,使钙内流增加;或激活TGF-β1受体,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目前尚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其毒性作用还不清楚。本次研究利用短期毒性筛选方法对其可能毒性进行初步筛选,及早发现和淘汰不适合继续开发的化合物。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5种新化学实体对CHL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利用细胞毒性IC50值对急性毒性LD50值进行预测;上下法检测化学物质对小鼠的急性毒性;Ames波动试验和体外微核试验检测其遗传毒性;利用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微团培养法,对其致畸性进行预测。结果FK(Z48、3081、308、L04和1205)系列化合物对CHL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0.67、1.79、1.68、3.04和3.62mg/ml。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分别为2087.6、3300.7、3331.8、4904.3和>5000mg/kg。上下法检测5种化合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除Z48为1634.0mg/kg外,其余均大于2000mg/kg。以急性毒性LD50预测值和检测值为基础对化合物进行毒性分级,二者相比,仅Z48分级略有差异,其他4种化合物的毒性分级基本一致。提示体外细胞毒性数据对化学物质的体内急性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无论有无S9的代谢活化,5种新化学物质均未显示出遗传毒性和明显的致畸作用。结论短期毒性筛选体系可从不同的毒性终点对新化学实体进行比较和筛选,为候选化合物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技术体系。5种FK系列化合物毒性均较低,从毒理学角度考虑,均适合做进一步研发。
出处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5-325,共1页
Journal of Toxi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