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与社会政策选择
被引量:23
出处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76,共7页
Population Research
二级参考文献32
-
1蔡昉,都阳,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经济研究,2004,39(9):18-25. 被引量:332
-
2王德文,蔡昉,高文书.全球化与中国国内劳动力流动:新趋势与政策含义[J].开放导报,2005(4):6-12. 被引量:52
-
3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法律出版社,2003年..
-
4NeilGilbert.《社会福利政策导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
5R米什拉.《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M].法律出版社,2003年..
-
6威廉姆·H·怀特科.《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M].法律出版社,2003年..
-
7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
8A. Deacon, Perspectives on Welfare - ideas, ideologies and policy debates. Buckingham :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2.
-
9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
-
10Williamson, Jeffrey (1997), "Growth, Distribution and Demography: Some Lessons from History",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Working Paper, No.8244.
共引文献248
-
1李棉管,许锐欢,覃志庆.分层普惠主义:“社会政策时代”的中国福利体制转型[J].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1(2):1-21. 被引量:5
-
2周健.“刘易斯转折点”被推迟与“民工荒”[J].岭南学刊,2008(3):45-49. 被引量:11
-
3刘召.“第三条道路”与西方社会政策转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6):92-94.
-
4聂洪辉.“人—权”合一: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以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置业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4(8):55-60. 被引量:3
-
5刘继同.普及性原则的基本涵义与公平性卫生政策模式[J].卫生经济研究,2004,21(11):7-8. 被引量:15
-
6刘继同.健康需要的基本特点与医疗卫生政策涵义[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1(2):68-69. 被引量:22
-
7王立成.建立合作和谐的劳动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9(2):8-12. 被引量:8
-
8彭向刚,张世杰.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能力建设[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3):44-50. 被引量:24
-
9王怀章,朱晓燕.平等视角下的高考制度改革[J].湖北社会科学,2005(7):141-143. 被引量:9
-
10刘敏军.论社会政策主流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4):57-6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12
-
1李放,魏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路径的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7(1):75-79. 被引量:7
-
2王尚银.人口就业风险的化解——温州经验解读[J].人口与经济,2007(2):50-54. 被引量:1
-
3魏奋子,李含琳,王悦.贫困县教育移民的政策意义和可行性研究——以西部地区四个干旱贫困县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3):7-12. 被引量:12
-
4李敏,陈卫.中国城市贫困对儿童教育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7(4):40-45. 被引量:13
-
5苗春霞,覃昭晖,卓朗,谷玉明,张训保.城市低保措施满意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5):67-70. 被引量:1
-
6黄苏萍,王雅林,朱咏.东北经济增长与人口就业相关性的判定及对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5):31-34. 被引量:3
-
7李金叶.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6):40-45. 被引量:5
-
8潘金洪.独生子女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S1):9-15. 被引量:5
-
9高慧,周海旺.上海外来与本地劳动力收入差异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S1):148-154. 被引量:9
-
10罗卓渊.从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看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J].人口与经济,2007(S1):117-11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3
-
1高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供需变动及分析[J].人口研究,2008,32(5):83-90. 被引量:26
-
2张翔.浅析中国的就业政策[J].价值工程,2008,27(11):17-20. 被引量:4
-
3李浩昇.善待与接纳:对昆山市农民工市民化经验的解读[J].人口研究,2008,32(6):59-68. 被引量:5
-
4糜韩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统计方法--直接计算法的修正[J].人口研究,2008,32(6):76-83. 被引量:12
-
5车士义,郭琳.2007年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人口与发展,2008,14(6):73-77. 被引量:2
-
6刘洪银.从中国农业发展看“刘易斯转折点”[J].西北人口,2009,30(4):15-18. 被引量:13
-
7刘洪银,文魁.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12(1):21-28. 被引量:3
-
8黄宁阳,王淅勤,余戎.新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的新特点[J].调研世界,2010(5):27-29. 被引量:1
-
9郭建玉.农民工市民化的新思路——对中山市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的解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5-9. 被引量:3
-
10王庆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1(3):80-8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39
-
1周靖祥.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空巢化”转变及相机选择——来自1978-2007年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0,36(6):112-122. 被引量:12
-
2贺彩银,陈开军.西部民族地区民营对外贸易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兰州学刊,2013(10):109-115.
-
3侯东民,王德文,白南生,钱文荣,谢长青,周祝平.从“民工荒”到“返乡潮”: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J].人口研究,2009,33(2):32-47. 被引量:64
-
4陈浩,曹亚.危机应对视阙下农民工就业路径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9(4):94-97. 被引量:4
-
5谢勇.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工资效应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人口与发展,2009,15(4):32-36. 被引量:22
-
6杜学振,王丽红,白人朴.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6):103-108. 被引量:15
-
7张卫国,祝言抒.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缓慢的原因分析——基于生产要素市场二元性的解释[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49-53. 被引量:5
-
8刘金雄.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1):60-63. 被引量:6
-
9李敏.近年来中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24(1):53-56. 被引量:11
-
10袁维海,来凌.我国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政府作为[J].铜陵学院学报,2010,9(1):17-20. 被引量:1
-
1胡平.经济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的调查和思考——以嘉兴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3):139-141. 被引量:5
-
2许经勇.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互补模型:外生性发展与内生性发展[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4):50-53. 被引量:6
-
3王娇.基于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就业社会政策选择[J].决策与信息,2014(33):107-107.
-
4张良柱.关于我国农业向集约型转变的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1996,17(3):1-4.
-
5曾建中,王滔.探究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精品,2016(5):24-24.
-
6李新创.以科学发展观实现钢铁工业协调发展[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4(2):1-1.
-
7易清华.对湖南省工业企业利润高增长情况的调查[J].武汉金融,2008(5):71-72.
-
82015年冰箱行业上半年总结:升级中稳健发展[J].家用电器,2015,0(11):38-39. 被引量:1
-
9吴吟.新能源环境条件下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4(9):17-19. 被引量:1
-
10冯少波,陈立新.新昌经济“逆市飘红”持续高增长[J].瞭望,2008(48):6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