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化控旱育壮秧技术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水稻化控旱育壮秧的配套技术措施,以及壮秧的标准等内容。
作者
程智培
机构地区
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出处
《农技服务》
2007年第7期10-11,共2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关键词
水稻
化控
旱育
壮秧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于广星,王之旭,侯守贵,王友芬,张立军,王一凡.
化控技术在水稻上应用研究进展[J]
.耕作与栽培,2006,26(6):41-43.
被引量:11
2
胡润,叶北朝,纪根学,徐光荣.
水稻强化栽培大田基本苗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578-1579.
被引量:12
3
杨秀林.
沿淮地区水稻软盘育秧和机插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969-969.
被引量:24
4
李震军,郭永霞.
水稻旱育壮秧的技术措施[J]
.吉林农业,2004(4):13-1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姚素梅,王维金.
ALA对两系杂交粳稻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5):495-499.
被引量:16
2
王熹,俞美玉,陶龙兴,黄效林.
烯效唑延缓小麦成熟期间叶片衰老的效应[J]
.华北农学报,1995,10(4):71-75.
被引量:13
3
柏新付,蔡永萍,聂凡.
脱落酸与稻麦籽粒灌浆的关系(简报)[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25(3):40-41.
被引量:80
4
刘光杰,赵伟春.
烯效唑对稻飞虱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1995,9(4):239-241.
被引量:1
5
汤日圣,梅传生,吴光南.
4PU-30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生理基础[J]
.中国水稻科学,1996,10(1):23-28.
被引量:17
6
奚惠达,申茂向,杨子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和农业化控栽培工程.科技日报,1990.8.7
7
刘贞琦.赤霉素对水稻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J].贵州农学院丛刊,1985,(6):36-36.
8
杨文钰,马均.杂交稻施用赤霉素双增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165~172
9
王法宏,赵君实.叶面喷洒多效唑对小麦群体光合强度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61~64
10
万崇翠.杂交稻制种和栽培技术.农业出版社,北京:1990
共引文献
42
1
李世峰.
水旱两用稻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12):2-2.
2
孔祥侠.
浅析棠张镇杂交水稻减产的原因及对策[J]
.农技服务,2007,24(12).
3
伍正志.
不同播期和育苗方法对机插秧苗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07,24(12).
被引量:2
4
钱建龙,闵昌宇,张建平.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应用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2006,22(1):63-65.
被引量:5
5
夏孝朗,孙松林,王秀杰,许红寨.
软盘育秧、双膜育秧对机插质量影响的试验[J]
.湖南农机,2006(2):23-24.
被引量:2
6
卢王印,张根贤,李水标,严文潮.
浙西地区水稻强化栽培施肥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247-250.
被引量:3
7
许宝璋.
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10):9-9.
8
吴文平.
水稻“旱育保姆”物化技术应用效果[J]
.农技服务,2007,24(11):50-50.
被引量:2
9
姚雄,任万军,杨文钰,杨波,谭东.
烯效唑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秧苗生长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8(1):75-78.
被引量:14
10
朱福礼,黄体祥.
水稻机插秧软盘旱育秧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2):54-54.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2
1
陶俊,胡南河.
水稻化控旱育壮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6X):18-19.
被引量:1
2
白种万,张生武.
水肥耦合规律试验研究[J]
.吉林水利,2008(11):62-63.
被引量:5
3
张世权,李宗海.
绿色稻米配套生产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5):16-19.
被引量:3
4
杨德飞.
水稻旱育秧追肥及水分管理要点[J]
.致富天地,2011(3):40-40.
被引量:1
5
甘世勤.
水稻化控旱育壮秧技术[J]
.农技服务,2013,30(5):447-448.
被引量:1
6
邹怀国.
水稻播种前浸种与催芽技术[J]
.农技服务,2014,31(6):232-232.
被引量:1
7
罗旭.
水稻适龄壮秧的形态指标及移栽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1):32-32.
被引量:1
8
吴全伟.
水稻“四位一体”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J]
.北方水稻,2015,45(2):49-50.
被引量:2
9
徐万杰.
水稻新基质旱育秧技术要点[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04):14-14.
被引量:1
10
张瑞喜,宋日权,李宝峰.
高寒地区水稻控制灌溉技术[J]
.内蒙古水利,2018(6):51-5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尚学灵,司昌亮,张生武.
水田高效节水配套关键技术优化集成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23,43(1):13-17.
1
吴叔康.
粳稻精量播种培育带孽壮秧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2002(3):15-17.
2
高金成,朱克明,王友成,刘铭,蒋泉英.
旱育壮秧技术的“五改五化”[J]
.当代农业,2001(4):8-9.
3
梁友成.
积极推广多效唑培育水稻壮秧技术[J]
.抚州科技,1989(2):11-15.
4
徐立山.
简述水稻旱育壮秧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12):14-14.
5
顾松华.
培育机插水稻小壮秧技术[J]
.中国农垦,2001(5):25-25.
6
蒋守清.
水稻旱育壮秧技术探讨[J]
.新农村(黑龙江),2014,0(14):88-88.
7
刘东梅.
水稻旱育壮秧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10):21-21.
8
甘世勤.
水稻化控旱育壮秧技术[J]
.农技服务,2013,30(5):447-448.
被引量:1
9
杨祖玲.
早稻培育壮秧技术[J]
.福建农业,2007(1):12-12.
被引量:1
10
张忠全,范传航.
水稻旱育壮秧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8):7-7.
被引量:2
农技服务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