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学“配虑”哲学的伦理倾向——对儒学现代性应用的一种尝试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儒学在当代的首要任务是要确立基于"自觉伦理意识"之上的"和谐的人际关系"。2500年前创立儒学的孔子把"仁"视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他把"仁"解释为"爱人"。这也可理解为对他人的善意的关心和照顾。孔子以为,通过"恕"可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学的重要伦理德目"礼"与"义",也由含有"配虑"思想的"仁"派生。如同孔子,此后的孔门后学都以为人人皆具有关心和考虑他人的"配虑"之心,并试图以扩充此心来形成理想的社会共同体。但是,"配虑"他人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对个体生命自身的"配虑"。韩国朝鲜时代的著名学者李滉特别重视"敬",主张个体生命应对生活抱有虔诚而真挚的心。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3,共10页 Confucius Studies
关键词 配虑 李滉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韩]尹丝淳,李光来.《我们的思想100年》,汉城,玄岩社,2001年版,第50页
  • 2李相殷.《儒教在韩国的功罪论》,载《李相殷先生全集:韩国哲学》,艺文书局,1998年版
  • 3李相殷.《儒教的理念与韩国近代化的问题》,载《李相殷先生全集:韩国哲学》,艺文书局,1998年版
  • 4李相殷.《近代化的理念问题》,载《李相殷先生全集:中国哲学》,艺文书局,1998年版
  • 5李相殷.《中华民国与袁世凯》[J].高大新闻,1952,18.
  • 6Richard DawKins. The Selfish Ge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