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抗与消融——从《青春之歌》看宏大叙事下的女性话语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十七年文学对政治话语的强调遮蔽了许多作家的创作主体性,不过,这种特殊的文学环境也促成本时期文学创作另一种美学风格——压力下的矛盾与抗争。以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为例,从"五四"及建国后女性神话的颠覆,爱情的隐匿叙说和文本结构的男权色彩三个方面入手,诠释主流评价话语之外的女性意识的对抗及其最终的消融。
作者
李云霞
机构地区
平顶山学院
出处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2-64,共3页
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关键词
女性话语
《青春之歌》
对抗
消融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1
白烨.
压力下的生长——十七年文学的坎坷行进[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1):26-35.
被引量:9
2
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刘清生.
幼苗在缝隙中生长——20世纪50年代爱情题材短篇小说价值再探[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91-96.
被引量:1
2
李云霞.
对抗与消融——从《青春之歌》看宏大叙事下的女性话语[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4):62-64.
被引量:3
3
查看详情.
4
查看详情,1949.
5
查看详情,1956(06).
6
查看详情,1950.
7
查看详情,1953(18).
8
查看详情,1958(03).
9
查看详情,1957.
10
黎之.文坛风云录,1998.
共引文献
11
1
王晴.
“写中间人物”:历史的命题与批判[J]
.文艺争鸣,2022(6):59-64.
2
刘清生.
幼苗在缝隙中生长——20世纪50年代爱情题材短篇小说价值再探[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91-96.
被引量:1
3
盛翠菊,王为生.
当代史诗性乡村革命历史小说的“色彩”变换——论《红旗谱》、《故乡天下黄花》、《白鹿原》[J]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3):85-88.
4
李云霞.
“十七年文学”存在意义的再探寻[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8):42-44.
被引量:1
5
吕婷婷.
浅析十七年文学话语成因[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1):47-48.
被引量:1
6
韩伟,宋飞.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J]
.甘肃社会科学,2009(2):163-167.
被引量:4
7
陈峰,董彩云.
“革命学术”与“学术革命”:共和国初期人文学术转型的双重解读[J]
.山东社会科学,2022(4):12-19.
被引量:3
8
陈峰,董彩云.
“革命学术”与“学术革命”:共和国初期人文学术转型的双重解读[J]
.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22(3):36-43.
9
谢维强.
表象的政治判定与潜在的文化冲突——十七年文学批评现象片论[J]
.理论月刊,2003(3):90-92.
被引量:1
10
蔡世连.
关于建国后27年文学现代性的思考[J]
.齐鲁学刊,2003(6):42-4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2
1
余迅.
寻找精神教父——浅议《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恋父情结[J]
.考试周刊,2007(17):85-86.
被引量:4
2
刘青.
革命·爱情·知识分子——红色叙事中的《青春之歌》[J]
.电影文学,2007(18):59-60.
被引量:4
3
徐群英.
试析《青春之歌》中女性的解放之路[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6):200-201.
被引量:6
4
刘清生.
幼苗在缝隙中生长——20世纪50年代爱情题材短篇小说价值再探[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91-96.
被引量:1
5
吴翔宇,叶李.
论《青春之歌》的成长叙事策略与红色青春想像[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43-47.
被引量:2
6
杨沫.《谈谈林道静的形象》,见《创作经验漫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63-74页.
7
查看详情.
8
查看详情,1949.
9
查看详情,1956(06).
10
查看详情,1950.
引证文献
3
1
白烨.
压力下的生长——十七年文学的坎坷行进[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1):26-35.
被引量:9
2
陈嬿如.
信仰传播效果的3M模式——以《青春之歌》的传播学解读为个案[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1):118-125.
被引量:3
3
苏杰.
作品《青春之歌》的音乐叙事[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11):89-9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王晴.
“写中间人物”:历史的命题与批判[J]
.文艺争鸣,2022(6):59-64.
2
刘清生.
幼苗在缝隙中生长——20世纪50年代爱情题材短篇小说价值再探[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91-96.
被引量:1
3
李云霞.
对抗与消融——从《青春之歌》看宏大叙事下的女性话语[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4):62-64.
被引量:3
4
李云霞.
“十七年文学”存在意义的再探寻[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8):42-44.
被引量:1
5
吕婷婷.
浅析十七年文学话语成因[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1):47-48.
被引量:1
6
韩伟,宋飞.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J]
.甘肃社会科学,2009(2):163-167.
被引量:4
7
朱晓林.
基于网络传播视角的信仰教育路径[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18-19.
被引量:2
8
陈建安.
浅谈文化传播对地方文化保存重要性——以台湾老街再造为例[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0(1):341-356.
被引量:1
9
熊英.
传播学视域下的信仰危机及其消解[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3):8-13.
10
陈峰,董彩云.
“革命学术”与“学术革命”:共和国初期人文学术转型的双重解读[J]
.山东社会科学,2022(4):12-19.
被引量:3
1
方萍.
两极的对抗与消融——论潘军短篇小说[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42-46.
2
罗明洲.
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关系略论[J]
.焦作教育学院学报,2001,17(1):24-26.
被引量:2
3
田炜,孟庆千.
男权意识下女性的悲剧——浅析《白鹿原》中田小娥人物形象[J]
.菏泽学院学报,2008,30(4):22-25.
被引量:5
4
张成喜,张国富.
《微暗的火》的创作主体性研究[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4):53-56.
被引量:1
5
崔婉茹.
论悼亡诗中的性别差异[J]
.吕梁学院学报,2014,4(4):17-21.
被引量:2
6
黄晶.
以《红岩》为例谈知识分子形象的分化与转化[J]
.文学教育,2013(10):30-31.
7
王会.
红色经典与民族精神[J]
.新世纪图书馆,2005(5):55-57.
被引量:2
8
周航.
“革命”外衣之下的情欲涌动——《青春之歌》的另一种读法[J]
.长城,2011(11):175-178.
9
郑家建.
《故事新编》:文本的叙事分析与寓意的文化解读[J]
.鲁迅研究月刊,2001(2):33-40.
被引量:10
10
高莉.
《流离失所的人》的对话性[J]
.山花(下半月),2013(11):150-151.
被引量:2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