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
被引量:11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17,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6
-
1阿尔都塞 顾良译.《保卫马克思》[M].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64页.
-
2胡大平.穿越西方“马克思学”神话,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7-62. 被引量:16
-
3孙伯鍨,曹幼华等,1992年.《西方“马克思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
4徐琳,唐源昌主编,1995年.《恩格斯与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5张亮.特瑞尔·卡弗教授访谈录[J].江海学刊,2006(1):27-30. 被引量:11
-
6赵剑英,2006年.《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共引文献87
-
1于文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化研究”思潮[J].哲学研究,2002(6):35-41. 被引量:18
-
2张一兵.问题式:阿尔都塞的核心理论范式[J].哲学研究,2002(7):22-30. 被引量:19
-
3张一兵.阿尔都塞: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重新考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4(3):64-74. 被引量:20
-
4俞吾金.马克思哲学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J].学术研究,2001(10):5-12. 被引量:31
-
5孟登迎.阿尔都塞论中国[J].国外理论动态,2002(8):26-27. 被引量:1
-
6唐正东.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是一种永恒的但必须被超越的他者[J].浙江学刊,2004(6):22-26. 被引量:9
-
7车玉玲.20世纪意识形态论域的三个维度[J].哲学动态,2002(12):24-27. 被引量:6
-
8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上)——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J].人文杂志,2005(5):12-20. 被引量:1
-
9高远.阿尔都塞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辨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50-54. 被引量:8
-
10罗良清,格明福.意识形态:从阿尔都塞到伊格尔顿[J].南京社会科学,2006(8):30-3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61
-
1邹诗鹏.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J].江海学刊,2001(2):96-102. 被引量:15
-
2李文阁.我为什么要提出“生活哲学”这个概念[J].长白学刊,2007(1):9-13. 被引量:10
-
3刘福森,张维久.论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J].人文杂志,1991(5):28-33. 被引量:3
-
4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2):115-127. 被引量:97
-
5刘放桐.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论纲)[J].天津社会科学,1996(3):10-16. 被引量:21
-
6吴元梁.关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及若干理论问题的分析[J].东岳论丛,2004,25(5):56-63. 被引量:6
-
7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现代哲学,2002(1):19-26. 被引量:18
-
8杨耕.马克思如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J].学术月刊,2001,33(10):16-23. 被引量:10
-
9任平.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2005(1):51-57. 被引量:34
-
10高清海,孙利天.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1(5):9-16. 被引量:53
引证文献11
-
1孙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合法性思考——以列宁“反映论”与海德格尔“去蔽说”为个案阐释[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7(1):181-189. 被引量:1
-
2任东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一种现代性的分析路径[J].理论月刊,2008(6):18-21. 被引量:1
-
3赵玉兰.“马克思学问题”与创建中国马克思学--与周嘉昕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2008(6):108-113.
-
4郑敏.刍议语境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学理论,2008(20):73-74.
-
5沈其新,田旭明.探寻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理论自觉意识——马克思当代性研究中的一个“反思”课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30(5):69-72. 被引量:3
-
6汤建龙.如何正确对待西方“马克思学”?——以西方“马克思学”文本学成果在中国的接受为例[J].现代哲学,2009(5):6-10.
-
7沈其新,田旭明.马克思学研究:文本重读、学术对话还是现实反思[J].中州学刊,2009(5):151-155. 被引量:2
-
8姜喜咏.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论纲[J].理论探讨,2010(3):35-41. 被引量:1
-
9衣俊卿.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审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63(5):94-101. 被引量:11
-
10张义修.新世纪以来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哲学,2014(3):25-30.
二级引证文献20
-
1杨夕琳.国内学术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文献综述[J].区域治理,2017,0(6):11-14.
-
2田旭明,沈其新,邓学源.科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中国马克思学学科性质的自觉省思”——兼与蒋晓东同志商榷[J].学术论坛,2009,32(11):43-47. 被引量:3
-
3向洪,田旭明.西方“马克思学”及其借鉴价值[J].理论探索,2011(5):28-30. 被引量:1
-
4孙乐强.30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J].理论视野,2012(1):29-32. 被引量:3
-
5崔唯航.理论自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对近年来马哲研究的一个有限观察和评论[J].学术研究,2013(1):13-19. 被引量:5
-
6田旭明.“中国马克思学”存在形态与研究范式的自觉反思[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2):51-55.
-
7高鑫.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述略[J].社会主义研究,2013(5):164-168.
-
8石裕东.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0(13):156-156.
-
9孙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逻辑转换”与“顶层设计”[J].理论探讨,2014(4):50-54.
-
10王艳华,庞立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逻辑进展、问题省思及推进路径[J].理论月刊,2014(9):180-183.
-
1姜喜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元哲学观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3):246-246.
-
2余满晖.近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问题研究综述[J].探索,2009(4):184-188.
-
3李培锋,刘先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的探索性思考[J].求实,2010(2):25-29. 被引量:2
-
4赵玉兰.“马克思学问题”与创建中国马克思学--与周嘉昕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2008(6):108-113.
-
5史云波,姚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构建的原则与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32-37.
-
6王学俭,刘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17. 被引量:1
-
7管晓刚.语言分析并非游戏——关于科琴确立马克思实践哲学核心地位的几点思考[J].哲学研究,2011(9):29-34. 被引量:1
-
8柴毅龙.面向当代与未来的马克思哲学[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1):64-67.
-
9王効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再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7,28(3):1-5.
-
10欧阳英.关于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学术论坛,2003,26(6):1-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