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医中药的不可告别性——与张教授《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商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尊重科学的角度看:中医药具有严密的系统理论、巨大的能动性和实践疗效;从文化进步的角度看:中医中药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中医中药在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土地沙化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从人道的角度看:中医药提倡"仁"术,人性化治病。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中医中药不但不可告别,而且将会永远存在和发展,造福人类。
作者
沈凌波
吴晓婷
鲁建锋
机构地区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处
《甘肃中医》
2007年第8期1-3,共3页
Gan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医
中药
科学
分类号
R2-1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老聃.老子[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28.
2
黄帝内经[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3
冯世纶.中国百年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10—111.
4
孙淑卿,林万莲.
浅述中医药在抗“非典”中的作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3,16(12):684-685.
被引量:6
5
季铁铮.
美国的医疗卫生与管理(连载)[J]
.卫生政策,2006(2):42-43.
被引量:1
6
张功耀.
告别中医中药[J]
.医学与哲学(A),2006,27(4):14-17.
被引量:79
7
高思华,赵宜军,王永炎.
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渊源——《内经》方剂配伍理论浅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2):50-52.
被引量:7
8
荆鲁.
六味地黄丸临床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2):93-9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周其永,巫庆荣.
六味地黄丸联合金水宝治疗先兆流产100例疗效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2000,8(12):51-52.
被引量:3
2
蒋乐龙,吴水盛.
六味地黄汤治疗慢性肝炎血细胞减少症30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1994,26(6):22-23.
被引量:4
3
杜希岱.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甲状腺腺瘤48例[J]
.陕西中医,1995,16(11):485-485.
被引量:11
4
陈解华.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85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5,11(5):31-32.
被引量:5
5
陈艳,张燕,刘东玉.
加味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182-184.
被引量:12
6
王玉仁,鲁守彬.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男性不育症30例[J]
.湖北中医杂志,1996,18(2):24-25.
被引量:5
7
安立柱.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粉刺38例[J]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3):116-116.
被引量:5
8
方委会 张居运 等.大剂量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食道炎98例[J].中医杂志,1999,40(4):243-243.
9
蒋中南.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1例[J].陕西中医,1998,19(1).
10
罗新梅.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63例[J].新中医,1998,30(1):43-43.
共引文献
96
1
郭星华,曹馨方.
中医:从被规训到再出发[J]
.社会科学,2021(3):68-77.
被引量:3
2
李全平.
中国当代医疗史研究的反思与拓展[J]
.医疗社会史研究,2023(1):293-314.
3
王阶,王永炎,杨戈.
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和模式[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8.
被引量:51
4
常智.
传染性非典型型肺炎(SARS)的中医药治疗[J]
.黑龙江中医药,2005,34(3):63-64.
被引量:2
5
符友丰.
光照世界史坛的中医起源之谜[J]
.中国工程科学,2006,8(9):1-12.
被引量:6
6
何清湖,周兴.
中医中药 源远流长 生机无限——剖析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J]
.中医药导报,2006,12(10):13-15.
7
曹东义.
五行、八卦与四元素学说探析[J]
.中华医史杂志,2006,36(4):239-242.
被引量:3
8
曹东义.
张功耀为何误读了科技史[J]
.医学与哲学(A),2006,27(12):10-12.
9
张功耀.
中医诸“优势”辨析[J]
.医学与哲学(A),2006,27(12):16-18.
被引量:6
10
曹东义.
回答张功耀:告别文化自卑[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4):5-8.
被引量:1
1
王黎霞.
中医药的现代意义[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144-145.
2
孔小云.
发扬中医中药的必要性[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4):9-11.
3
何清湖,周兴.
中医中药 源远流长 生机无限——剖析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J]
.中医药导报,2006,12(10):13-15.
4
王涛.
对中医中药科学性的思考[J]
.河南中医,2007,27(5):13-14.
被引量:1
5
张功耀.
告别中医中药[J]
.医学与哲学(A),2006,27(4):14-17.
被引量:79
6
徐承本.
不能告别中医中药[J]
.医学与哲学(A),2006,27(6):76-77.
被引量:5
7
许立人.
与《告别中医中药》论者商榷[J]
.医学与哲学(A),2007,28(1):67-68.
被引量:1
8
程丑夫.
剖析《告别中医中药》[J]
.中医药导报,2006,12(11):14-16.
9
曹东义.
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J]
.中医药通报,2006,5(4):33-35.
10
章增加.
论《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对历史文化的若干误解[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2):145-147.
被引量:4
甘肃中医
2007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