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扁舟意象与归隐意识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扁舟意象与归隐意识有着至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从抒情主体的角度来看,同抒情主体所凭借的儒释道互补的文化背景有关;从抒情客体的角度来看,同抒情客体的自身特点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作者
邢红平
机构地区
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7-58,共2页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扁舟
意象
归隐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山海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张英 王士祯.渊鉴类函[M].北京:中国书店,1985..
3
辞海(词语分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
4
司马迁.史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989.
共引文献
46
1
郗文倩.
散体赋的文体特征及其隐语源流说——关于西汉散体赋形成的文体考察之一[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5):107-112.
被引量:1
2
彭映艳.
论林语堂的“避隐”思想[J]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6):59-61.
3
杨永康.
《史记·日者列传》作者质疑[J]
.晋阳学刊,2004(6):67-68.
4
张刚.
是“愚民”还是“民本”——《论语》一则略考[J]
.思想战线,2004,30(6):115-117.
被引量:2
5
王俊奇,宋京佳,张华飞.
试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时代文化特点[J]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8-10.
被引量:2
6
田卫民.
信用建设的关键:着力加强政府信用建设[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4):7-11.
被引量:4
7
徐天景,庄燕鸿.
形神合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临证心得[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7):14-16.
被引量:1
8
韩松涛.
先秦至汉初史官学术考辩[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9):167-169.
9
张立达.
异化新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145-149.
10
耿振东.
《管子》经济类记事的文学透视[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2):55-58.
同被引文献
8
1
傅道彬,刘晓媛.
船与诗:一种文明的艺术考察[J]
.北方论丛,1995(4):65-73.
被引量:6
2
北大全唐诗分析系统[EB/OL].http://chinese pku.edu cn/tangPoem.
3
北大全宋诗分析系统[EB/OL].http://chinese.pku.edu.cn/songPoem.
4
南京师范大学唐宋词分析系统[EB/OL].http://chinese.njnu.edu.cn/tang-songPoem.
5
宋谋瑒.'孤帆远影'与'桃花潭水'.名作欣赏,1982,(5).
6
文尚光.中国风帆出现的时代.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1983,(3).
7
席龙飞.中国造船史[J].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90-91.
8
鲁渊.
略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J]
.嘉应大学学报,2002,20(2):72-7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练怡.
陆游词中的舟船意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96-97.
被引量:2
2
杨洪军,曹晓红.
简析唐宋诗词中的孤帆类型[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345-346.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郑华萍.
论陆游词中的江南意象[J]
.文教资料,2012(32):49-52.
被引量:1
2
任梦池,姚钦纹.
宋代清明寒食词中的“舟船”文化[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31(5):45-48.
被引量:1
1
朱立新.
与陶渊明的对比,看辛弃疾农村词的归隐意识[J]
.才智,2010,0(7):163-163.
2
王芳.
谢灵运之走向山水及其山水诗——从“心迹”入手考察[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25(5):29-34.
3
樊婧.
也论陶渊明、李白饮酒诗蕴涵的生命意识[J]
.文艺评论,2014(6):10-14.
4
孔令环.
杜甫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影响——以胡适、闻一多、冯至为例[J]
.中州学刊,2007(5):212-216.
被引量:1
5
邱熠.
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对宗白华诗歌创作的影响[J]
.安康学院学报,2008,20(6):58-59.
6
郑明璋.
论道家情怀与汉赋的归隐意识[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1):28-32.
被引量:1
7
崔雄权.
故国与田园:郑梦周与陶渊明的归隐意识[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5):53-58.
被引量:1
8
张军.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的抒情客体论[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6):117-120.
9
李昱,吕彩霞.
归隐中的人格精神——对元散曲隐逸意识的解读[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2):70-73.
被引量:3
10
罗振亚.
朝圣路上的精神漫游——李琦的长诗《死羽》重读[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1(2):82-87.
许昌学院学报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