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论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表现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情"的审美追求由来已久,"情"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美学品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风貌和精神,它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理论的一个永久性课题。本文从"情"是民族声乐自古以来的核心内涵;声中之"情"源于心中之"情";"声中之情"对各种不同"心中之情"的表现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现进行探讨。
作者
刘雪梅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60,共3页
Chinese Music
关键词
民族声乐
情感表现
核心内涵
分类号
J616.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32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1
白居易《问杨琼》,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618页.
2
李渔《头情偶寄·演习部·授曲第三·解明曲意》,蔡仲德著:《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9月版,799页.
3
徐大椿《乐府传声-曲情》,蔡仲德著:《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3月版,827页.
4
《乐记·乐本篇》修海林,罗小平著:《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4月版,101页.
5
王灼《碧鸡漫志》,蔡仲德著:《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3月版,836页.
6
金铁霖.金氏教学法[M].广州市新时代影音公司.
7
董维松.
论润腔[J]
.中国音乐,2004(4):62-74.
被引量:132
二级参考文献
4
1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上)[M].,.131页.
2
.《戏曲表演美学探索》[M].,.第82、84页.
3
郭祥义编.《中国民族声乐教材》(男声)[M].吉林音像出版社,2000年5月版..
4
.中央电视台“音画时尚”栏目.《李双江电视独唱音乐会》[Z].,..
共引文献
132
1
单选平,樊丽娜(指导).
《昭君出塞》的曲式结构与歌词分析[J]
.中国文艺家,2020,0(3):47-47.
被引量:2
2
陈利敏.
鞠秀芳《葬花吟》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探究[J]
.音乐创作,2021(3):141-147.
被引量:1
3
梁文珍.
论广西民歌润腔技艺在民歌排练课程中的实践与运用[J]
.民族音乐,2020(5):89-92.
被引量:1
4
韩勋国.
我国民族唱法韵味新论[J]
.音乐研究,2008(2):89-100.
被引量:5
5
兰晓薇.
1984~2005年民族音乐中的润腔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57-159.
被引量:5
6
王雪燕.
谈“陕北歌王”王向荣与贺玉堂演唱润腔特点——关于《黄河船夫曲》的演唱比较[J]
.时代文学,2009(19):122-123.
被引量:2
7
叶惠薇.
“虚空中现真象,神明中透出幽情”⑴——赏析中国声乐作品《飞天》的音韵美[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2):60-62.
被引量:1
8
付国庆.
试论“字正腔圆”在歌唱中的辩证关系[J]
.作家,2010(12):245-246.
9
霍文玲.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艺术的发展[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7):76-76.
被引量:2
10
郭燕龙.
风格与演唱风格之我见[J]
.黄河之声,2010,0(7):62-6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1
1
吴艳.
民族声乐审美取向及其教学策略[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4):158-159.
被引量:4
2
姚秀梅,容辉.
蕴含深刻的民族情结——《黄水谣》的艺术探析[J]
.大舞台,2007(4).
被引量:6
3
郭祥义.
民族声乐发声技术训练中的几个主要问题[J]
.中国音乐,2002(4):61-62.
被引量:2
4
杨忠.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困境与出路[J]
.前沿,2009(13):83-85.
被引量:3
5
郭俪雅.
歌唱的“感知”与“情感”[J]
.中国音乐,2004(3):45-46.
被引量:8
6
张淑芳.
浅论唱好艺术歌曲的三要素[J]
.中国音乐,2004(3):100-103.
被引量:19
7
王雅娟.
从古代唱论看民族声乐中的咬字问题[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19(4):46-48.
被引量:5
8
陈晓.
谈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1):60-62.
被引量:8
9
徐敦广,王志华.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39-145.
被引量:14
10
段玉香.
声乐艺术中“歌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J]
.中国音乐,2007(3):192-194.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8
1
马莉.
浅谈儿童学习声乐的教学体会[J]
.新校园(中旬刊),2013(7):226-227.
2
卢富强.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28-29.
被引量:1
3
周萍.
民族声乐的审美价值及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J]
.青年时代,2015,0(10):20-20.
4
苏玉环.
浅析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J]
.北方音乐,2016,36(22):11-11.
被引量:1
5
张成孜,姚大怀,李晓东,俞浩.
浅析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与处理——以《黄水谣》为例[J]
.皖西学院学报,2017,33(3):146-147.
被引量:6
6
郑璐,朱艺璇.
基于美学视域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研究[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6):104-110.
被引量:14
7
李苗苗.
艺术歌曲《多情的土地》演唱中咬字吐字技巧分析[J]
.戏剧之家,2021(9):92-93.
被引量:1
8
吴世秀.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与情[J]
.通俗歌曲,2015,0(4X):21-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曾丁玲.
关于民族声乐演唱个性化发展的思考[J]
.大众标准化,2020(6):154-154.
被引量:1
2
赵楠.
歌剧《沂蒙山》中的多维元素融合[J]
.歌剧,2021(2):92-97.
被引量:1
3
王欢.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再阐释——李贽音乐美学思想读解[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6):114-121.
被引量:4
4
池浩东.
当代民族声乐演唱审美观的演变[J]
.当代音乐,2016(18):53-54.
被引量:1
5
刘瑾怡.
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美及民族特色审读[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7(3):130-131.
被引量:1
6
王倩倩.
浅析情感表现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
.当代音乐,2018(6):93-94.
被引量:5
7
王婕.
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J]
.当代音乐,2018(6):135-136.
被引量:7
8
孟佳.
基于美学视域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研究[J]
.北方音乐,2018,38(12):31-32.
被引量:4
9
雍明洋.
基于美学视域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研究[J]
.中华传奇,2019,0(4):138-138.
10
罗玉琪.
试析声乐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J]
.艺术评鉴,2020,0(2):41-43.
1
马丹.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简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0):140-140.
被引量:1
2
董力勇.
京剧舞美写意性概说[J]
.戏剧文学,2004(11).
3
丁瑾.
气场 气度 气韵——论大青衣式节目主持人三要素[J]
.当代电视,2013(6):80-81.
4
薛宛秋.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特征[J]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4(2):93-94.
被引量:3
5
梅跃辉.
论“篆籀气”[J]
.中国书法,2016(19):174-175.
被引量:1
6
张继红.
歌剧的核心内涵[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4):55-62.
7
哈达.
水彩艺术中的“水”与“彩”[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1(1X):237-238.
8
李智.
浅谈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J]
.戏剧之家,2013(7):107-107.
9
张瀚玉.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特征[J]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4):47-48.
被引量:4
10
郇芳.
庶为知音者察焉——兰州鼓子唱韵研究[J]
.广播歌选,2008,0(12):48-49.
被引量:1
中国音乐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