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教育传播研究的现代符号学视角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传播理论研究大量吸收了信息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引领了我国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视角。符号学对传播理论研究最初的影响主要是在方法论层面,随着符号学研究从方法论走向本体论,如何从现代符号学的视野分析研究教育传播理论,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21,共4页 E-education Research
基金 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互动反馈系统(IRS)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21

  • 1季桂保.让-鲍德里亚的后现代文化观[J].电影艺术,2000(4):66-69. 被引量:9
  • 2李彬.从片段到体系:西方符号学研究一瞥[J].国际新闻界,1999,21(6):52-56. 被引量:5
  • 3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M].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81页.
  • 4[美]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 5罗兰·巴尔特 王东亮译.《符号学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34页.
  • 6罗杰·西尔弗斯通著 陶庆梅译.《电视与日常生活》[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5页.
  • 7斯蒂芬·贝斯特 道格拉斯·科尔纳 陈刚译.《后现代转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4页.
  • 8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5页.
  • 9斯蒂芬·贝斯特 道格拉斯·科尔纳.《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143,154页.
  • 10王治河.《后现代主义词典》[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470页.

共引文献81

同被引文献34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