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筑波、竹科看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硅谷的成功使许多城市意识到了科技创新的巨大价值,于是世界各地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高技术产业区(简称高技术区)。但这些高技术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有高有低。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台湾竹科和日本筑波两大高技术区在发展类型、布局类型、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异同,总结高技术产业区成功的必要条件,进而对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进一步建设提出建议。
作者
钱学敏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出处
《当代经济》
2007年第08X期112-113,共2页
Contemporary Economics
关键词
高技术区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筑波科学城
张江高科
分类号
F276.44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张克俊.
中关村科技园区Vs美国硅谷的比较[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11(8):52-55.
被引量:12
2
杨晓波.
分析硅谷与筑波的成败谈我国科技园区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甘肃科技,2004,20(6):6-7.
被引量:4
3
许晟.
从硅谷、新竹看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J]
.大众标准化,2002(2):17-19.
被引量:1
4
童晓燕.
硅谷与筑波的比较——试论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J]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21(4):31-34.
被引量:4
5
张金锁,康凯.区域经济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美)安纳利·萨克森宁著.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地区优势[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2
王缉慈.中关村与国外发达的高技术区域的主要区别[N].北京科技报,2001年7月2日.
3
胡德巧.
硅谷与筑波成败的体制分析[J]
.中国改革,2000(9):14-16.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6
1
孟冬冬.
硅谷与中关村的比较——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S1):42-44.
被引量:2
2
谭旭峰,孟庆华.
日本筑波科技城——“现代科技的乌托邦”[J]
.中国高新区,2004(9):60-61.
被引量:8
3
王卫红.
广东高新区与美国硅谷的比较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2006,22(6):27-31.
被引量:4
4
王卫红,魏巍.
中外高新区发展与管理模式研究——广东高新区与美国硅谷的比较[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2):9-12.
被引量:10
5
刘芹,张永庆,樊重俊.
中日韩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中国上海张江、日本筑波和韩国大德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8):122-124.
被引量:23
6
李海超,齐中英.
美国硅谷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J]
.特区经济,2009(6):82-83.
被引量:12
7
匡娴.
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城市的可能性分析[J]
.经济师,2009(8):27-28.
被引量:3
8
齐园.
“中关村模式”的内涵、问题及对策研究[J]
.开放导报,2010(2):80-84.
被引量:6
9
涂颖清.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72-73.
被引量:6
10
陈强,王艳艳.
KIBS创新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9):1-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47
1
顾博.
张江构筑“人才高地”[J]
.中国高新区,2009(3):58-60.
被引量:1
2
盖文启,王缉慈.
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5):29-36.
被引量:95
3
张东红.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09(18):69-69.
被引量:4
4
刘超.
苏州工业园区人才集聚的宏观环境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1-83.
被引量:1
5
李洋.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研究——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J]
.中国商界,2010(3):197-197.
被引量:1
6
李子和,廖建锋.
借鉴境外园区发展经验,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5):59-62.
被引量:1
7
张克俊.
中关村科技园区Vs美国硅谷的比较[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11(8):52-55.
被引量:12
8
王树恩,李晓霞.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探新[J]
.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108-110.
被引量:19
9
曹丽燕.
世界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9):35-36.
被引量:4
10
潘锡辉,徐东岳,施祖麟.
国家高新区人才发展战略探讨[J]
.中国软科学,2007(6):69-7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4
1
张琴.
基于城市经营的园区人文环境建设——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2009(5):41-44.
2
周勇,张翔,李洪.
国内创新示范区创新网络发展的建议与对策——以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为例[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4):33-37.
被引量:2
3
朱丹彤.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J]
.现代化农业,2017(10):52-55.
4
彭冉,廖娅希.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才管理研究综述[J]
.大众科技,2018,20(9):89-9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培林,张尹莉.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知识共享的博弈机制[J]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3(3):9-11.
2
张亨明.
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J]
.理论探讨,2016(2):97-100.
被引量:2
3
李兴开,李宇辉,卢东宁.
国家高新区管理政策创新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2019,0(36):174-177.
被引量:4
4
邓雪梅.
优化高新经济园区治理促进新型企业发展[J]
.经济管理文摘,2019(20):29-30.
1
钱学敏.
从筑波、竹科看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13(8):64-66.
被引量:1
2
蒋道鼎.
筑波从“基础研究城”变成“风险企业街”[J]
.国际技术经济导报,2002(3):34-36.
3
钟坚.
日本筑波科学城发展模式分析[J]
.经济前沿,2001(9):31-34.
被引量:30
4
读者来信[J]
.互联网周刊,2007(22):12-12.
5
王祖强,孙雪芬.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J]
.浙江经济,2016,0(13):25-26.
被引量:3
6
李光.
筑波科学城创业史的启示[J]
.学习与实践,1985(7):6-9.
7
年桂芳,高鹏举.
发挥地区优势 建立高技术区[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7(3):26-31.
8
阮祖启.
对我国高技术开发区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3(6):34-38.
9
林汉川.
中国四种对外开放模式比较[J]
.经济研究参考,1993(Z3):1240-1246.
10
郭胜伟,刘巍.
日本筑波科学城的立法经验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J]
.中国高新区,2007(2):94-97.
被引量:7
当代经济
2007年 第08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