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感染束顶病后香蕉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简报)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香蕉束顶病株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两者在香蕉束顶病毒(BBTV)浸染前期被诱导活性显著提高,接种后21和28d最高,42d后则都比健株低。侵染前期BBTV在体内的运转受抑,接种叶在接种后28d病毒含量最高,而顶叶则在35d后为最高。
作者
张海保
朱西儒
刘鸿先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出处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7年第2期117-119,共3页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关键词
香蕉
束顶病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分类号
S436.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82
同被引文献
7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7
参考文献
6
1
徐建华,利容千,王建波.
黄瓜不同抗病品种感染镰刀菌枯萎病菌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J]
.植物病理学报,1995,25(3):239-242.
被引量:95
2
张海保,朱西儒,刘卫,张云开.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香蕉束顶病[J]
.植物保护学报,1995,22(1):75-79.
被引量:7
3
李盾,王振中,林孔勋.
花生体内几种酶的活性与抗锈病性的关系[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12(3):1-6.
被引量:29
4
李冠,欧阳光察.
植物诱导抗病性[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26(6):1-5.
被引量:64
5
田波,裴美云.植物病毒研究方法[M]科学出版社,1987.
6
薛应龙 主编,上海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徐绍华,蔡文启,莽克强.
香蕉束顶病及其防治的研究——Ⅰ.病原物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束顶病的诊断性治疗[J]
.微生物学报,1993,33(1):58-61.
被引量:10
2
Wu R Y,Tropical Agriculture,1992年,69卷,397页
3
Wu R Y,J Phytopathology,1990年,128卷,203页
4
李靖,植物病理学报,1991年,21卷,4期,279页
5
阎文昭,Acta Phytopathol Sin,1985年,15卷,4期,193页
6
杨家书,植物病理学报,1984年,14卷,4期,235页
7
王敬文,植物生理学报,1982年,8卷,1期,34页
8
叶钟音,刘经芬.水稻对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4(02).
9
王敬文,薛应龙.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 Ⅰ.植物激素对甘薯块根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肉桂酸4-羟化酶活性变化及其伴随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81(04).
10
周亮高,霍超斌,刘景梅,刘智英.广东省花生锈病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0(02).
共引文献
182
1
王亚娟,张显,杜胜利.
黄瓜枯萎病与抗性遗传育种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5):168-172.
被引量:12
2
王宏乐.
荧光定量PCR监测黄瓜根分泌物对土壤中枯萎病菌生物量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28(1):41-45.
被引量:5
3
王文生,李秋芳,毕平,郭红珍.
采后鲜枣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耐藏性关系的研究[J]
.中国果菜,1998,18(2):12-13.
被引量:2
4
刘波,朱育菁,周涵韬,张赛群,谢关林,张绍升.
农作物枯萎病的研究进展[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B08):47-58.
被引量:31
5
翟彩霞,马春红,秦君,王立安,陈霞,李广敏.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常规鉴定——相关酶活性变化与诱导抗病性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222-224.
被引量:45
6
王茹华,周宝利,张启发,付亚文.
茄子/番茄嫁接植株的生理特性及其对黄萎病的抗性[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4):330-332.
被引量:31
7
杜建玲.
植物诱导抗性的理论及其应用前景[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2):83-88.
被引量:9
8
杨斌,余静,陈勃.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紫茎泽兰抗病相关酶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05,22(6):81-84.
被引量:12
9
马纯艳,沈南南,李王月莹,徐昕,邹剑秋.
丹2100、沈单16两个玉米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J]
.杂粮作物,2005,25(3):158-161.
被引量:1
10
张笑宇,刘正坪,胡俊,李荣禧.
向日葵菌核病菌毒素对向日葵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1):49-5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73
1
刘波,林营志,朱育菁,葛慈斌,曹宜.
生防菌对青枯雷尔氏菌的致弱特性[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3):322-329.
被引量:46
2
杨建伟,梁宗锁,韩蕊莲,吉士东.
不同土壤水分下刺槐和油松的生理特征[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13(3):12-17.
被引量:24
3
唐龙飞,郑德英.
我国红萍育种概况及其展望[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3,8(1):40-44.
被引量:7
4
罗广华,王爱国.
植物SOD同工酶活性显示的某些干扰[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2):119-122.
被引量:33
5
陈原,杨旺.
北京杨溃疡病抗病性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2):51-57.
被引量:13
6
韩蕊莲,梁宗锁,侯庆春,邹厚远.
黄土高原适生树种苗木的耗水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1994,5(2):210-213.
被引量:71
7
胡学俭,孙明高,夏阳,张金凤,李国雷,曹永富.
NaCl胁迫对无花果与海棠膜脂过氧化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5):937-943.
被引量:52
8
李毅,陈章良.
植物病毒胞间运动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5,31(6):463-469.
被引量:4
9
梁军锋,薛泉宏,牛小磊,李增波.
7株放线菌在辣椒根部定殖及对辣椒叶片PAL与PPO活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0):2118-2123.
被引量:47
10
杨建伟,梁宗锁,韩蕊莲.
黄土高原常用造林树种水分利用特征[J]
.生态学报,2006,26(2):558-565.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6
1
马云华,魏珉,王秀峰.
日光温室连作土壤酚类物质变化及其对黄瓜根系抗病性相关酶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79-82.
被引量:24
2
唐龙飞,钟红梅,陈坚.
不同光照条件下4种满江红(Azolla)品系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J]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1999,25(1):98-102.
被引量:8
3
张海保,朱西儒,刘鸿先.
香蕉束顶病株的细胞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简报)[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9,7(1):84-86.
被引量:3
4
张彦,车建美,刘波,唐乐尘.
蜡样芽孢杆菌ANTI-8098A在番茄内的定殖和对青枯病的防治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2):221-227.
被引量:13
5
薛俊杰,王永琳,张淑改,郭爱华.
泡桐丛枝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0,28(1):62-64.
被引量:8
6
赵玉芬,路文雅,张娣,刘满光,王振亮.
水分胁迫对油松生理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4):39-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7
1
唐龙飞,刘中柱.
回交萍3号的育种及其应用前景(综述)(英文)[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68-72.
被引量:2
2
陈青,张银东.
3种氧化酶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J]
.热带作物学报,2004,25(3):42-46.
被引量:26
3
庄启国,杨静,余应建,刘应高.
斑竹丛枝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3(3):332-334.
被引量:6
4
徐国忠,郑向丽,林觅真,黄银妹.
满江红属5种红萍耐荫性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2005,36(6):44-45.
被引量:4
5
唐倩菲,杨媚,周而勋,敖世恩,姜子德,陈厚彬.
香蕉受枯萎病菌侵染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7(3):55-57.
被引量:9
6
蔡祖国,徐小彪,赵一鹏,周会萍.
猕猴桃茎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超微结构观察[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1600-1604.
被引量:8
7
杨梅,林思祖,黄燕华,曹光球.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不同杉木无性系叶片膜质过氧化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化感效应[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0):2088-2093.
被引量:14
8
喻国辉,谢银华,陈燕红,陈远凤,程萍.
利用微生物缓解苯丙烯酸对黄瓜生长的抑制[J]
.微生物学报,2006,46(6):934-938.
被引量:29
9
胡元森,吴坤,李翠香,孙富林,贾新成.
酚酸物质对黄瓜幼苗及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07,26(11):1738-1742.
被引量:43
10
冯志敏,汪新娥,万开军.
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研究综述[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4):126-128.
被引量:7
1
龚标勋.
香蕉束顶病及其防治[J]
.植物医生,2003,16(4):13-14.
被引量:1
2
强弓.
香蕉常见病虫害防治[J]
.农村实用技术,2002(7):23-24.
被引量:1
3
龙文当,谢源华,李堃娟,龙雨明.
浦北县香蕉束顶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
.广西植保,2002,15(4):13-13.
4
吴长亶.
香蕉束顶病病征,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J]
.福建热作科技,2002,27(2).
5
何自福,李华平,肖火根,范怀忠.
香蕉束顶病的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00,21(3):77-82.
被引量:1
6
王璧生,罗启浩.
广东香蕉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J]
.中国南方果树,1997,26(3):33-36.
被引量:29
7
徐绍华,蔡文启,莽克强.
香蕉束顶病及其防治的研究——Ⅰ.病原物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束顶病的诊断性治疗[J]
.微生物学报,1993,33(1):58-61.
被引量:10
8
卢鸿德.
防治香蕉束顶病之我见[J]
.福建热作科技,1992,17(1):28-28.
9
胡绪岚,张陶,江正红,周玲红.
香蕉束顶病研究与防治进展[J]
.云南农业科技,1997(5):7-10.
10
香蕉束顶病的防治[J]
.广西农业科学,2004,35(6):439-439.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