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感染束顶病后香蕉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简报)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香蕉束顶病株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两者在香蕉束顶病毒(BBTV)浸染前期被诱导活性显著提高,接种后21和28d最高,42d后则都比健株低。侵染前期BBTV在体内的运转受抑,接种叶在接种后28d病毒含量最高,而顶叶则在35d后为最高。
出处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7年第2期117-119,共3页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0

  • 1徐绍华,蔡文启,莽克强.香蕉束顶病及其防治的研究——Ⅰ.病原物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束顶病的诊断性治疗[J].微生物学报,1993,33(1):58-61. 被引量:10
  • 2Wu R Y,Tropical Agriculture,1992年,69卷,397页
  • 3Wu R Y,J Phytopathology,1990年,128卷,203页
  • 4李靖,植物病理学报,1991年,21卷,4期,279页
  • 5阎文昭,Acta Phytopathol Sin,1985年,15卷,4期,193页
  • 6杨家书,植物病理学报,1984年,14卷,4期,235页
  • 7王敬文,植物生理学报,1982年,8卷,1期,34页
  • 8叶钟音,刘经芬.水稻对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4(02).
  • 9王敬文,薛应龙.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 Ⅰ.植物激素对甘薯块根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肉桂酸4-羟化酶活性变化及其伴随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81(04).
  • 10周亮高,霍超斌,刘景梅,刘智英.广东省花生锈病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0(02).

共引文献182

同被引文献73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5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