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愤怒的葡萄》中的基督博爱精神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真实地暴露了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然而,综观全文,它的基调却并不悲观。它成功地将基督教文化的内核——博爱精神融入其中,丰富其内涵。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评述了斯坦贝克所崇尚的基督博爱精神,从而加深了读者的理解。
作者 戚田莉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81-83,共3页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梁工,卢龙光.圣经与文学阐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 2(美)亨德里克·房龙著,王伟,刘国鹏.圣经的故事[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3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 4[美]斯坦培克(J· Steinbeck) 著,胡仲持.愤怒的葡萄[M]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

同被引文献5

  • 1温洁霞.《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典故与象征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2,24(2):77-81. 被引量:18
  • 2傅勇.《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隐喻[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6)
  • 3董学文,张永刚著.文学原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4[美]斯坦培克(J· Steinbeck) 著,胡仲持 译.愤怒的葡萄[M].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2
  • 5Steinbeck,John.The Grapes of Wrath[]..197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