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效集雨节水灌溉系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从2000年起设计并兴建了以区域为范围的集雨节水灌溉系统。该灌溉系统主要由水源(集蓄雨水)、供水工程、输配水管网和田间灌水4部分组成。应用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无污水、节水灌溉农田,还能省时省地,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物单位耗水量的产量和产值。
作者
叶榛华
杨苹
王增春
机构地区
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15-116,共2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系统设计
示范效果
分类号
S275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李怀有,付良勇.
庆阳地区集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00,31(1):19-23.
被引量: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
朱强,李元红.
论雨水集蓄利用的理论和实用意义[J]
.水利学报,2004,35(3):60-64.
被引量:5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光盘版)[M/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095-9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4
徐乾清.对雨水利用的几点认识[A]..中国雨水利用研究论文集[C].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5
朱强 李元红.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A].雨水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雨水利用学术讨论会.中国雨水利用研究文集(中国徐州)[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9.196~200.
6
刘昌明 牟海省.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中的雨水利用[A]..中国雨水利用研究文集[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1~7.
7
李英能.
我国节水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
.节水灌溉,1998(2):7-12.
被引量:47
共引文献
66
1
朱强,李元红.
关于雨水集蓄利用的几个问题[J]
.四川水利,2004,25(z1):5-9.
2
刘佳莉,李元红.
集水生态环境建设高效用水技术[J]
.四川水利,2004,25(z1):25-27.
3
王君勤,周芸.
南方季节性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研究展望[J]
.四川水利,2004,25(z1):74-76.
4
申三保,邹倪杰,何春雨.
补灌对陇南北部冬小麦产量和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J]
.小麦研究,2013,34(2):25-29.
被引量:1
5
汪慧玲,张茂忠.
西北干旱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模式选择[J]
.水利经济,2004,22(4):48-52.
被引量:5
6
李元红.
甘肃中东部雨水高效富集利用模式[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7):15-16.
被引量:1
7
张新民,刘佳莉,金彦兆,李元红.
近30年甘肃省农业需水预测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途径[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4):143-148.
被引量:1
8
秦舒浩,齐广平.
陇东山坡地低产苹果园改造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05,36(2):35-36.
9
刘佳莉.
半干旱地区雨水高效富集利用技术应用[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2):230-232.
被引量:5
10
裘江海.
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及思考[J]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6):9-1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8
1
代小平,陈菁,褚琳琳,方茜,李荣富.
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研究[J]
.节水灌溉,2008(10):4-7.
被引量:14
2
广东省水利厅.2014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R].2015.
3
李晶.中国水权之路:进展研判路径[c]//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2013.
4
Sawkins J W, Dickie V A. Affordability of water and sewerage services in Great Britain[M]. Stifling: Scotecon, 2002 : 2-16.
5
代小平,陈菁,褚琳琳,陈丹,方茜,张晓红.
农业水权转让补偿额综合测算方法研究[J]
.节水灌溉,2010(10):66-71.
被引量:9
6
朱爱萍.
东莞市供水安全及其对策探讨[J]
.广东水利水电,2012(10):3-6.
被引量:5
7
杨得瑞,李晶,王晓娟,王建平,陈金木,汪贻飞.
我国水权之路如何走[J]
.水利发展研究,2014,14(1):10-17.
被引量:23
8
马延亮.
新疆农业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2):84-8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王海丽,吕顺,李铁,詹小米,王小军.
东莞市生态型农业灌溉技术及节水补偿实践研究[J]
.节水灌溉,2016(10):117-1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黎家怡.
基于水权制度下的农业灌区水价综合改革的对策研究[J]
.云南水力发电,2024,40(3):21-24.
1
曹亚芬,丁志远.
平凉市旱作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10,41(5):39-41.
被引量:1
2
冀雅珍.
集蓄雨水利用在农业中的发展前景[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1):248-249.
被引量:3
3
卢鹏.
前景广阔的微集雨节灌工程[J]
.治淮,2000(1):33-34.
4
魏永曜,王雪珍.
树状输配水管网的优化设计[J]
.水利学报,1992,24(5):9-19.
被引量:28
5
刘大庆.
农田输配水管网的优化设计[J]
.陕西水利,2011(4):89-91.
6
王永强,朱旭霞,莫春义,杜杰.
玉米集雨节水膜侧高产栽培成效显著[J]
.四川农业科技,2012(1):10-10.
7
玉米膜侧集雨节水栽培技术[J]
.农民文摘,2009(5):27-27.
8
马国安,徐尚辉,杨全明.
对青海东部干旱地区发展集雨节灌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0):276-277.
9
潘太国,冯晓华,黄金凤.
岩溶山区旱作农业集雨节水综合技术效果及应用[J]
.中国农技推广,2008,24(10):36-37.
被引量:3
10
节水灌溉技术知识讲座之六 微灌系统[J]
.云南农业,2010(6):17-17.
广东农业科学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