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历史与实践——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历史存在的前提是人的生命存在,然而,离开实践活动来理解人以及人的历史,我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历史,实践是历史的根基。实践是人的活动,离开历史来谈实践,实践就是空洞、抽象的。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看到马克思对历史的认识植根于实践,同时也指明了实践的历史本性。
作者
金崇碧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9期18-21,共4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
实践
人
分类号
A12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8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
俞吾金.
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J]
.哲学研究,1995(3):17-27.
被引量:14
3
朱宝信.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4
杨耕.
历史唯物主义:一个再思考[J]
.河北学刊,2003,23(6):21-29.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北京大学哲学系.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88.
2
海德格尔 熊伟等(译).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294.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共引文献
180
1
吴雪.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征的三个维度[J]
.怀化学院学报,2023,42(6):84-89.
2
王雨辰.
阿尔都塞论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J]
.青海社会科学,1997(3):60-65.
被引量:2
3
朱宝信.
评唯物史观研究的客体主体向度之分[J]
.社会科学辑刊,1997(5):20-25.
4
张宗.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研究[J]
.兰州学刊,2008(S1):1-2.
被引量:1
5
崔唯航,贾英健.
200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展[J]
.湖南社会科学,2005(1):24-29.
6
申波.
整体论进路与乡土共同体——论“儒法合流”的成立基础[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108-111.
被引量:3
7
苗启明,刘天才.
论马克思所开创的现代新哲学: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J]
.云南社会科学,2005(6):29-34.
8
刘智娴.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对人的本质的消解[J]
.求实,2006(2):8-10.
9
王健.
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J]
.求实,2006(5):90-92.
被引量:10
10
杨端茹.
论马克思哲学新世界观的两个理论视野[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4):89-93.
1
曹春梅.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大众科技,2014,16(12):217-219.
被引量:1
2
姜涌.
马克思对于历史的解答[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6(4):9-13.
3
姜涌.
历史话语的新发展:马克思对于历史的解答[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5-19.
4
丁立卿,兰玉艳.
人的生存方式的历史性变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思想研究[J]
.学理论,2010(29):16-17.
5
余卫国.
马克思哲学理解人的思维方式及其价值意蕴[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1-6.
被引量:2
6
杨志文,王庆西.
领袖的思维特征与经济战略的选择——兼谈邓小平理论的独创性[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0):8-10.
7
刘振怡.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4):1-3.
8
陈正群.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新解[J]
.社科纵横,2009,24(1):16-18.
被引量:1
9
陆贵山.
文学与人的历史活动和人的审美活动的统一和倾斜[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8(1):109-139.
10
黄伟锋.
马克思与后现代主义“颠覆主体性”之比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3):52-55.
被引量:2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