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65,共3页
Education Review
参考文献6
-
1张中元.《人力资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
2徐英起.加入WTO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1,15(2):63-64. 被引量:4
-
3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1999..
-
4君辰,郑绍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5贝克尔.《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
6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3
-
1李国华.开发高科技人才的战略思考[J].管理世界,1999,(6).
-
2唐继兵.人力资源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J].经济问题研究,2000,(4).
-
3李伟.加入WTO对我国汽车业的冲击与对策[J].经济导刊,2000,(4).
共引文献25
-
1郑军.如何管理核心人力资源成本[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1(8):63-64. 被引量:1
-
2李扬洋,孙永朋.营销观念与营销人员激励机制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3):56-57. 被引量:8
-
3疏博.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向忠诚[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7):44-46. 被引量:6
-
4方晓波.计件工资设计和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8):79-83. 被引量:9
-
5柯丽菲.如何进行有效的招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9):44-46. 被引量:6
-
6安应民,于继成.基于组织柔性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9):52-55. 被引量:5
-
7杜运周.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研究[J].价值工程,2005,24(9):105-108. 被引量:5
-
8杨伟国,苏静.欧洲就业战略:从就业抑制到就业激励[J].欧洲研究,2005,23(6):54-66. 被引量:7
-
9柯丽菲.激励文化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有效缔结[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23(1):57-59. 被引量:5
-
10官志华,曾楚宏.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核心员工激励[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23(1):60-62.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6
-
1柴红英,杨林,李健.建立员工职业发展管理系统留住企业优秀人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1):125-128. 被引量:5
-
2王阳.企业谈大学生就业及能力开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23(6):50-53. 被引量:10
-
3张向前.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途径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21):244-245. 被引量:2
-
4余长春,罗明,黄蕾.基于战略性激励视角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1):183-186. 被引量:4
-
5余长春,彭本红.构建大学生人力资源能力体系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6):472-475. 被引量:2
-
6戴树根,王伟,屈振辉.大学生人力资源的价值形成、基本特点与需求趋势[J].社会科学家,2012,27(12):88-90. 被引量:5
-
1胡伟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大学生的素质拓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4(3):17-19. 被引量:4
-
2王开田,胡晓明.我国高端会计人素质拓展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9(5):97-102. 被引量:5
-
3刘文现.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关系探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2):48-49. 被引量:6
-
4耿文娜.城镇化与房地产开发关系[J].青年科学(下半月),2014,0(10):106-106.
-
5陈书魁,季兆康.围绕大贸易提高素质拓展大买卖“冷”中求“热”[J].再生资源研究,1995(5):7-9.
-
6李吉林.高校五型会计人才素质拓展教育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09(26):77-78. 被引量:2
-
7李晓华,肖俊涛,周庞.企业的知识管理[J].经济论坛,2001(21):36-36.
-
8张家萍,陶海珍.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J].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51-54. 被引量:3
-
9万君康,胡洁,肖鹏.知识管理在汽车企业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3):79-83. 被引量:1
-
10荣烨.新形势下提升青年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思考[J].企业与文化,2015(5):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