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技术概念,人、设备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技术中的人本因素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启示。
作者
李祺
李春鹏
机构地区
军械工程学院教育技术中心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3,共6页
E-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技术
理念
新技术化教育
分类号
G4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66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7
1
南国农.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6-9.
被引量:98
2
赵厚福,刘兆臻.
教育技术的技术本质与定义[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2):9-13.
被引量:14
3
焦建利,叶力汉.
教育技术的复杂性与复杂的教育技术学——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教育技术学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13-17.
被引量:21
4
李祺,李春鹏.
教育技术是什么[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26-32.
被引量:14
5
国际技术教育协会,美周国家技术教育标准[M].黄军英,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1.
6
郑旭东.
技术是答案,但问题是什么——解读伊利的教育技术观[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12-16.
被引量:26
7
李祺,李春鹏.
教育新技术化与新技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8-1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37
2
桑新民.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2):3-7.
被引量:116
3
黄欣荣,吴彤.
复杂性科学兴起的语境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3):38-45.
被引量:7
4
张景生,谢星海.
浅论教育技术价值观[J]
.电化教育研究,2004,25(11):26-29.
被引量:7
5
梅家驹.
教育技术的价值观[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2):3-5.
被引量:9
6
赵厚福,刘兆臻.
教育技术的技术本质与定义[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2):9-13.
被引量:14
7
李祺.
学习萧树滋电化教育思想的几点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4):1-6.
被引量:1
8
焦建利.
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
.中国电化教育,2005(8):20-23.
被引量:11
9
南国农.
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9):3-8.
被引量:79
10
[美]巴巴拉·西尔斯 丽塔·里齐著 乌美娜 刘雍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
166
1
昌娜,钟志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图谱分析[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70-77.
被引量:1
2
成玲.
谈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科技信息,2008(28).
3
陈琳,王运武.
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2):106-111.
被引量:12
4
金誉华.
浅议计算机网络“四求”教学实践[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6):102-103.
5
李国文,魏红霞.
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中关注新兴媒体的必要性[J]
.文学教育(中),2010(2):159-160.
6
李祺,李春鹏.
教育技术是什么[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26-32.
被引量:14
7
张小红.
对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几点看法[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9):12-15.
被引量:12
8
王雪梅.
从认知情感角度解析网络外语教学环境下的意义学习[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9):59-63.
被引量:6
9
张小红.
试论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的回归现象——兼论何克抗先生的《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现代教育技术,2006,16(6):43-46.
被引量:8
10
张浩.
融合与分离——视觉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教育技术[J]
.远程教育杂志,2006,24(6):13-1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0
1
周宗伟.
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4):8-13.
被引量:51
2
桑新民.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下)——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3):30-32.
被引量:22
3
桑新民.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2):3-7.
被引量:116
4
南国农.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1996,17(3):3-8.
被引量:40
5
黄荣怀,沙景荣.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2005(1):5-11.
被引量:76
6
朱彩兰,李艺.
信息技术课程技能化倾向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
.教育探索,2005(3):20-22.
被引量:8
7
张仙,黎加厚.
论人的主体性与教育技术[J]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2):18-22.
被引量:9
8
谷伟,黎加厚.
对AECT 2005教育技术新界定的几点思考[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21-23.
被引量:4
9
杨开城.
一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J]
.中国电化教育,2005(8):14-19.
被引量:24
10
Richard E.Mayer,郭兆明,宋宝和,陈亮,张庆林.
在多媒体学习中减少认知负荷的9种方法[J]
.中国电化教育,2005(8):91-93.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6
1
朱颖,范太华.
网络教育视野中的校园文化观[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4):71-73.
2
吴兵,王清.
教育的技术化与以人为本的教育——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8(7):7-11.
3
吴兵,王清,陶礼平.
教育的技术化与以人为本的教育——也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3):114-117.
被引量:1
4
郝兆杰,汪基德.
偏离与回归: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教育技术[J]
.电化教育研究,2011,32(3):14-21.
被引量:6
5
郝东方.
教室摄像头的注视现象研究——以萨特的他者理论为视角[J]
.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2):23-29.
被引量:13
6
李毅,张涧清.
美国教育领导者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之路与启示——基于《美国教育领导者教育技术标准》的质化分析[J]
.教师发展研究,2022,6(2):116-124.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郝兆杰,汪基德.
偏离与回归: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教育技术[J]
.电化教育研究,2011,32(3):14-21.
被引量:6
2
王余勤.
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困境与出路[J]
.科技致富向导,2011(27):87-88.
3
汪基德,郝兆杰.
关于教育技术应以人为本的论证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13,34(2):16-22.
被引量:19
4
田良臣,李栋.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学习透视——一个基于学习“三脉”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2015,33(3):3-10.
被引量:7
5
王曦.
教育技术应以人为本的论证与思考[J]
.亚太教育,2016,0(33):271-271.
6
郝兆杰,李昊,马黎明.
翻转课堂之于高校课堂教学变革:价值、限度与超越[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4(18):1-6.
被引量:6
7
程猛,史薇,沈子仪.
文化穿梭与感情定向——对进入精英大学的农家子弟情感体验的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9(7):30-37.
被引量:19
8
马丽英,田友谊.
学校管理中的规训与调适——基于全景敞视主义的视角[J]
.现代教育科学,2019,0(10):48-53.
被引量:2
9
欧吉祥,赵娜.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我国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研究[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1):29-34.
被引量:2
10
程猛,宋文玉,阳科峰.
人脸识别技术的课堂应用:一种批判性反思[J]
.基础教育,2020,17(5):47-53.
被引量:3
1
毕妍.
浅析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职业时空,2008,4(6):38-38.
被引量:5
2
张玉侠.
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突出问题[J]
.中小学电教(学生版),2002(4):7-8.
3
李祺,李春鹏.
教育新技术化与新技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8-11.
被引量:7
4
颜秀妹.
初论未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J]
.教师,2011(31):87-87.
5
高学明.
应用“慧学云”平台开展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2):70-71.
被引量:7
6
王龙兴.
浅谈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金色年华(下),2010(11):198-198.
7
郭晴.
给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考试周刊,2015,0(51):31-31.
被引量:1
8
蒋联明.
让教育技术理念走进新课改[J]
.教育现代化,2005(8):63-63.
9
单永志.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成长[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188-190.
被引量:1
10
李祺,李春鹏.
教育新技术化与新技术化教育[J]
.教育情报参考,2007(4):58-59.
电化教育研究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