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辛”和以“辛”为部首汉字的形义演变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汉字形音义的分析,有助于我们释读汉字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以"辛"和"辛"旁汉字的形义作一简要分析,可以从某种侧面反映汉字信息发展演变的相关性,为理解汉字的形音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
刘皓
机构地区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87-90,共4页
Journal of Simao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辛
部首
汉字
文化信息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
1
商务印书馆编.新华字典[M]商务印书馆,1972.
同被引文献
36
1
张韶岩.
日汉语基本味觉词引申义之比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6):35-38.
被引量:15
2
姜运开,王玉堂.
蔑■、■甘释[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10(2):93-94.
被引量:2
3
于双仁.
说“鲜”[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1(1):108-109.
被引量:1
4
伍铁平.
不同语言的味觉词和温度词对客观现实的不同切分——语言类型学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120-137.
被引量:18
5
姜洪水.
“酸、甜、苦、辣”音义趣谈[J]
.咬文嚼字,1997,0(5):8-8.
被引量:2
6
常欣.
从刀具到味觉——说“辛”[J]
.咬文嚼字,1995,0(12):31-31.
被引量:3
7
路沥云.
说“甘”“鹹”之词源义[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1):115-116.
被引量:2
8
张春雷.
“作酸”补义[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1):123-123.
被引量:1
9
李金兰.
味觉隐喻化的认知结构及语义特征[J]
.修辞学习,2005(3):56-58.
被引量:17
10
黄宝珍.
汉日语味觉词对比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49-5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姜晓.
汉语味觉词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家,2010,25(3):158-161.
被引量:7
2
肖辛格.
“辛”字考释[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1):58-60.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徐雅,马超.
浅谈汉·韩味觉词派生意思及惯用表达对比运用教学分析——以“甜、苦、辣、酸、咸”为中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0(11):193-194.
被引量:2
2
臧家楠.
汉俄语味觉词“辣”与“острый”对比分析[J]
.汉字文化,2020(2):10-11.
被引量:2
3
孙俏.
枣庄方言味觉词初探[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12):79-80.
被引量:1
4
杨蕾.
对外汉语“味觉词”教学[J]
.北方文学(下),2012(8):167-168.
被引量:1
5
高志武.
汉语味觉词“甜”“苦”的隐喻对比研究[J]
.考试周刊,2014,0(102):19-21.
被引量:1
6
徐清婷.
认知隐喻视角下味觉词“甜”的语义分析[J]
.现代交际,2018(8):99-100.
被引量:3
7
苏楠,黄广芳.
汉英混合味觉词“X+甜”的认知隐喻研究[J]
.海外英语,2023(5):83-85.
被引量:2
1
马连湘.
简论“聪明”、“智慧”的形义演变过程[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1):103-105.
2
今泉润太郎,曲翰章.
○是汉字吗?[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137-144.
被引量:2
3
于国良.
论《说文解字》声训与字形的关系[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3(z1):297-298.
4
连登岗.
窈窕绎释──兼谈对多形多义词的研究[J]
.甘肃高师学报,1999,3(1):17-23.
被引量:3
5
李小平.
《齐民要术》动宾式双音词形义演变及成因[J]
.云梦学刊,2014,35(4):141-145.
被引量:1
6
王维贤.
《说文解字注》中的语义学[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6-70.
7
李峰,别敏鸽.
释“德”[J]
.宿州学院学报,2008,23(1):41-43.
被引量:2
8
张会.
论古今汉字形音义之关系[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7):68-70.
9
陈玺.
《说文解字》解说汉字的方式[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115-118.
10
李金兰.
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J]
.甘肃高师学报,2002,7(6):36-39.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