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80,共5页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参考文献19
-
1王金南,张吉,杨金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环境保护,2006,34(03A):42-45. 被引量:28
-
2李权时.环境友好型社会——天人和谐观的新飞跃[J].广东社会科学,2006(4):10-13. 被引量:7
-
3文钊.环境友好型社会概念及影响[N].中国环境报,2007-04-03.
-
4李铁明,陈小军.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J].求索,2006(8):105-107. 被引量:6
-
5徐统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与对策建议[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82-86. 被引量:6
-
6王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2):147-152. 被引量:10
-
7陈永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北方经贸,2006(3):5-7. 被引量:4
-
8余源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观念先行[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1):12-15. 被引量:6
-
9邓环,杨怀中.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2):18-20. 被引量:6
-
10杨卫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文化基础[J].特区经济,2007(1):275-276.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40
-
1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J].行政论坛,2000,7(4):7-13. 被引量:229
-
2邱耕田.政府行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浙江社会科学,1998(5):66-70. 被引量:2
-
3仲大军.我国社会各领域的科学发展观及量化指标[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8):30-36. 被引量:1
-
4李 学.公共政策中的政府利益分析[J].行政论坛,2002,9(1):9-10. 被引量:24
-
5李军鹏.政府社会管理的国际经验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12):7-11. 被引量:26
-
6刘海燕.论节约型社会八个主要标志[J].求索,2005(1):72-73. 被引量:6
-
7吴奇修.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J].求索,2005(6):49-53. 被引量:32
-
8李俊然.论循环经济的法制障碍与制度创新[J].河北法学,2005,23(10):64-69. 被引量:15
-
9孙长学.政府作为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J].经济体制改革,2006(1):31-34. 被引量:12
-
10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262.
共引文献88
-
1陈建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公路实现途径[J].中外公路,2010,30(5):24-28. 被引量:3
-
2孟治刚.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实践路径与制度保障[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1):79-80. 被引量:1
-
3赵沁娜,范利军,吴慈生,张鑫.环境友好型城市研究进展述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272-275. 被引量:1
-
4梁辉煌.两型社会背景下我国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J].消费导刊,2008,0(18):30-31. 被引量:6
-
5李 学.公共政策中的政府利益分析[J].行政论坛,2002,9(1):9-10. 被引量:24
-
6侯锐钢.关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综述[J].资料通讯,2006(7):73-75. 被引量:5
-
7孙越隆.三年来以人为本研究综述[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22(6):116-119.
-
8唐钧,谢一帆.我国环境政策的困境分析与转型预测[J].探索,2007(2):69-72. 被引量:9
-
9侯锐钢.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哲学理念的历史演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3):66-67.
-
10黄锡生,张国鹏.论法制保障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J].政法论丛,2007(4):74-7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47
-
1陈晓春,李胜.建设“两型社会” 实现人的本质[J].理论导报,2008(2). 被引量:8
-
2张晓.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99(3):88-99. 被引量:271
-
3潘岳.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扭曲的发展观[J].环境保护,2005,33(6):9-10. 被引量:29
-
4赵细康,李建民,王金营,周春旗.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在中国的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05(3):48-54. 被引量:133
-
5许从宝,仲德崑.健康城市:城市规划的重新定向[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4):33-38. 被引量:7
-
6许从宝,仲德,李娜.当代国际健康城市运动基本理论研究纲要[J].城市规划,2005,29(10):52-59. 被引量:47
-
7钟茂初.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虚幻性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1-6. 被引量:34
-
8解振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J].求是,2005(23):11-13. 被引量:36
-
9任勇,俞海,夏光,李霞,李华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认识基础及内涵[J].环境经济,2005(12):17-22. 被引量:17
-
10曹光辉,汪锋,张宗益,邹畅.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25-29. 被引量:117
引证文献8
-
1薛华.创建环境友好型卫生城市的必要性及对策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9,22(2):13-15.
-
2杨海波,曲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6):34-34.
-
3祝亮.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J].文教资料,2010(6):120-122.
-
4皮建才.中国式分权下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0(6):10-14. 被引量:14
-
5王茂林.基于系统思维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运行机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6):133-135.
-
6马凤娟,张中斗,汪虹,杨华平.以循环农业思路加快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J].农业经济,2011(7):3-5. 被引量:2
-
7汪虹,马凤娟.论发展循环农业与调整农业结构的统一——以河北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1(10):18-19.
-
8宋樟星.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的分析[J].特区经济,2014(2):110-11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8
-
1李培功,沈艺峰.社会规范、资本市场与环境治理:基于机构投资者视角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1,34(6):126-146. 被引量:46
-
2卢现祥,罗小芳.论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J].江汉论坛,2011(11):5-10. 被引量:8
-
3陈建国.以兼容性激励机制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山西省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2,9(3):41-50. 被引量:5
-
4周愚,皮建才.区域市场分割与融合的环境效应:基于跨界污染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3(4):101-110. 被引量:10
-
5陈逸奎.中国式财政分权与环境利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13(6):112-120.
-
6赵国芳,范婧芳,李令蕊,崔彦.从完善植保功能入手 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J].河北农业科学,2014,18(1):33-35. 被引量:2
-
7王陆军,范拴喜,白慧莉.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对铜川市近几年经济与环境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5,38(5):1031-1039. 被引量:11
-
8熊波,陈文静,刘潘,许文立.财税政策、地方政府竞争与空气污染治理质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1):20-33. 被引量:13
-
9李郁芳,康达华.京津冀环保一体化能否引领区域治理体制创新?——基于集权分权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16(3):51-57. 被引量:2
-
10余正兴.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条件下的环境保护措施[J].江西建材,2016(17):296-296. 被引量:2
-
1王碧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12):72-76. 被引量:40
-
2董建民,安果.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难点讨论综述[J].财经科学,1993(4):74-77.
-
3曹建军,鲁晓龙.从价格上搞活大中型企业的讨论综述[J].中国物价,1991(7):48-51.
-
4杨万东.国有企业与银行债务重组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5,15(5):75-80.
-
5吴强.股份合作经济讨论综述[J].经济体制改革,1992(3):68-70.
-
6卫珑.关于我国城市化问题的讨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6):54-57. 被引量:14
-
7余波.我国城市化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纵横,2002(1):49-53. 被引量:3
-
8王红星.关于国有企业亏损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6,16(1):76-80.
-
9刘开瑞.关于中国财务与会计基本问题的讨论综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19(4):21-24. 被引量:3
-
10邢伯春.关于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17(6):7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