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甲基亚硝基哌嗪第二活性区与DNA碱基烷化反应机理的MNDO研究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N-亚硝基化合物(NNC)在α-羟基化后生成重氮化物而与DNA结合发挥致癌作用是一已经被普遍接受的概念 但是仅用α-位的活性却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均解释不了NNC的复杂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越来越多的试验证据表明非α-位的代谢活化在NNC致癌机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曾对153种NNC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进行了定量模式辨认研究,结果表明:在NNC分子上经代谢产生两个亲电活性中心是形成最终致癌物的必要条件;并且,在α-位的第一活性中心与非α-位的第二活性中心之间的最适作用距离约为280pm;从而证明了NNC致癌作用符合于“双区理论”.根据双区理论,我们还探讨了N-亚硝基化合物中N-N键旋转能障与其致癌性的关系.对于甲基取代的亚硝基哌嗪及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比其母体化合物的致癌性有显著增强的现象,我们提出了:环上杂原子的邻基参与作用提高了甲基代谢产物的活性,形成第二亲电活性中心是重要影响因素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分析结构参数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确定这一邻基参与作用的机制对于深入探讨NNC致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MNDO方法对具代表性的化合物,3,5-二甲基亚硝基哌嗪的甲基代谢活化产物与DNA碱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933-935,共3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戴乾圜,J Mol Struct,1993年,280卷,117页
  • 2戴乾圜,中国科学.B,1988年,10期,1027页

同被引文献36

  • 1赵丽娇,钟儒刚,戴乾圜.β-甲基亚硝基哌嗪致癌剂第二亲电中心邻基参与作用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12):2386-2389. 被引量:3
  • 2戴乾圜 钟儒刚.N-亚硝基化合物结构致癌活性关系的双区理论定理模式辨认[J].中国科学:B辑,1988,(10):1027-1036.
  • 3Lijinsky, W.; Knutsen, G. M.; Reuber, M. D. Carcinogenesis 1983, 4, 1165.
  • 4Pai, S. R.; Shirke, A. J.; Gothoskar, S. V. Carcinogenesis 1981, 2, 175.
  • 5Borzsonyi, M.; Torok, G.; Pinter, A.; Surjan, A.; Nadasdi, L.; Roller, P. CancerRes. 1980, 40, 2925.
  • 6Tricker, A. R.; Kalble, T.; Preussmann, R. Cancer Lett. 1991, 59, 165.
  • 7Elespuru, R. K.; Lijinsky, W. CancerRes. 1976, 36, 4099.
  • 8Rao, T. K.; Young, J. A.; Lijinsky, W.; Epler, J. L. Mutat. Res.-Fund. Mol. M. 1978, 57, 127.
  • 9Murphy, S. E. Chem. Res. Toxicol. 1993, 18, 1973.
  • 10Jalas, J. R.; Hecht, S. S.; Murphy, S. E. Chem. Res. Toxicol. 2005, 18, 95.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