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县域教师流动制度:区域师资配置均衡化的重要保障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教师流动是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建构县域教师流动制度,对保障区域师资配置均衡化和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建构县域教师流动制度要遵循薄弱地区优先发展等四个基本原则。
作者
李拉
张茂聪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2007年第9期19-21,共3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基金
张茂聪教授主持的山东省2006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山东省县域基础教育政策保障体系的建构"(A200628-19)成果
关键词
教师流动制度
师资配置
县域教师流动
区域师资配置
基础教育
教师定期流动轮换模式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0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4
参考文献
6
1
谢小波.
试述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教师政策[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1):116-120.
被引量:7
2
张忠福.
教育均衡应首先在区域内实现——对农村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4(1):61-62.
被引量:11
3
周彬.
透过“教师流动”筹划“教育动态均衡”[J]
.上海教育科研,2006(11):1-1.
被引量:9
4
汪丞,方彤.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05(4):59-62.
被引量:60
5
汪丞.
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促进校际师资均衡发展的一种思路[J]
.中国教师,2006(2):14-16.
被引量:25
6
周俊.
聚焦教师转会——对教师流动的案例分析[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5(4):46-49.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王善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J]
.教育与经济,1997,13(3):1-6.
被引量:62
2
刘惠林.
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04(9):68-70.
被引量:17
3
许杰.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政策选择——对教育局长们的问卷调查[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3):62-65.
被引量:4
4
[1]教育部.教育均衡:面对差异追求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5-11-15(3).
5
[2]郭巧智.努力实现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08-30(2).
6
[6]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N].中国教育报,2002-05-17(1).
7
[7]教育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2-05-06(1).
8
林斯坦.
论教育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优化[J]
.教育评论,1999(1):15-18.
被引量:3
9
薛国凤.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解决我国偏贫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启示[J]
.日本问题研究,2002,16(1):48-52.
被引量:30
10
贾聚林.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J]
.人民教育,2002(6):23-24.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00
1
罗祖兵.
教师轮校执教制度建设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教育学术月刊,2007(12):29-31.
2
赖娟,陆梅,王晓华.
区域内优质师资非均衡发展:原因探析与政策建议[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3):6-7.
被引量:1
3
樊晓云.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流动问题研究述评[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69-70.
4
王蓉蓉,陆德强.
四川省中小县、市统筹城乡 义务教育实现师资均衡[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7):177-177.
5
汪丞,方彤.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05(4):59-62.
被引量:60
6
汪丞.
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J]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70-74.
被引量:23
7
汪丞.
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比较及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1):65-69.
被引量:35
8
赵红芳.
中小学不宜实施教师末位淘汰制[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5A):14-16.
被引量:1
9
贺武华,杨小芳.
薄弱学校发展困境的社会学解释[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4):48-52.
被引量:14
10
汪丞.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问题与对策[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1):94-96.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51
1
范先佐.
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的解困之道[J]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06(10):14-15.
被引量:1
2
汪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若干保障机制——部分地区的政策及实践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9):40-44.
被引量:37
3
洪哲.
论教师流动[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15(3):28-30.
被引量:13
4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21
5
蔡慧琴,张劲松.
农村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西教育科研,2004(7):19-21.
被引量:2
6
李小红,王璞.
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资源配置调查与分析[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5(1):4-6.
被引量:5
7
郭军,吴原,杨慷慨.
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探讨[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5):9-10.
被引量:1
8
倪志刚.
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6(5):37-38.
被引量:14
9
李启咏.
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师资流动制度[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2(6):11-13.
被引量:5
10
慕文胜,王海燕.
关于城乡教师相互交流问题的几点思考[J]
.决策探索,2007(05A):89-8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3
1
许发梅,周彬.
推动城市教师向乡村学校良性流动的制度研究[J]
.浙江教育科学,2008(4):16-19.
2
楼世洲,郭文琴.
构建中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政策思考——对山西省阳泉市教育的调查报告[J]
.当代教师教育,2009,2(1):50-54.
被引量:3
3
楼世洲,郭文琴.
构建中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政策思考——对山西省阳泉市的教育调查分析[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3):55-58.
被引量:2
4
温娜.
宜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商情,2010(21):110-110.
5
温娜.
宜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1):150-152.
6
张雷,李华臣.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模式探析--以山东省部分市地为例[J]
.当代教育科学,2011(7):33-36.
被引量:7
7
王芳,陆远权.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析——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J]
.经济师,2011(10):66-67.
被引量:1
8
黄勇.
构建中小学必修模块体育教师跑班授课模式[J]
.体育师友,2013,36(3):8-11.
被引量:1
9
殷世东.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的构建[J]
.教育发展研究,2013,33(18):80-84.
被引量:28
10
陈娜.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师不合理流动问题的研究综述[J]
.时代教育,2015,0(14):34-34.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齐玮.
公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态度的调查与思考——以厦门市思明区部分公办幼儿园为例[J]
.作家天地,2019,0(18):45-47.
2
田汉族.
刚性教师交流制的实践困境与法律思考[J]
.教师教育研究,2011,23(1):44-48.
被引量:40
3
李星云.
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流动的困难与对策研究——以B县为例[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15-18.
4
杨光,王海燕.
U-D合作的农村教师培训现状及其效果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1-87.
被引量:5
5
杨永莹,李赐平.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4):133-136.
被引量:4
6
朱欣欣,楼世洲.
我国促进城乡教师均衡流动的政策分析[J]
.当代教师教育,2013,6(1):1-4.
被引量:5
7
李堃.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1-3.
8
余应鸿,董德龙,胡霞.
城乡教师流动及其一体化发展机制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1):21-24.
被引量:17
9
伍秋婵,李铁媛.
民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现状调查分析——以云南省G民族自治县为个案[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2(4):87-94.
10
杨小红,高龙梅.
西部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研究[J]
.学理论,2014(3):271-272.
被引量:1
1
程英芬.
县域教师流动现状、问题及对策——以A县为例[J]
.成功,2011(9):3-3.
被引量:1
2
谌启标.
非洲基于教育公平的社区学校运动述评[J]
.基础教育参考,2009(9):39-41.
被引量:1
3
王陆.
从案例入手,透视大数据中的教学相长[J]
.师资建设(双月刊),2016,29(6):15-17.
4
孙彦萍.
“互联网+”背景下乡镇小学教育发展探析[J]
.吉林教育(综合),2016,0(12):8-8.
5
盛人云,伊一芳.
为乡村教师“兜底”关乎教育公平[J]
.青年教师,2016(6X).
6
于海英,秦玉友.
师资配置目标与我国师资配置政策的多层设计[J]
.现代教育管理,2014(9):78-81.
被引量:5
7
尹先国.
积极发展基础教育[J]
.科学咨询,2003(6):14-14.
8
姜波,邓文圣.
机制:县域教师流动成功的柱石——浙江嘉善县率先试点教师流动采访纪实[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3):20-22.
9
卢继双.
扬体育特色 创发展新路[J]
.吉林教育(综合),2014(1):46-46.
10
刘奇.
教育信息化视野中的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研究——以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例[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6):10-12.
被引量:2
教育科学研究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