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戾气学说的新评价和启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既往对于戾气学说的评价,着眼于其对传统的突破和与西医的接近,我们更应该从继承的角度加意考量,这一学说的进步性在于其立足中医基质上的创新,既不失中医之根柢,同时在语言学的概念范畴、固守中医性、中医现代化的路径3个方面对目前中医的现代化有所启示。
作者
张新亮
盖丽丽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891-1892,共2页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戾气
中医现代化
创新
基质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2]张东荪.知识与文化[M].香港:龙门书店,1968.126.
2
[5]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8
3
祝味菊,陈苏生.伤寒质难.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共引文献
5
1
卓廉士.
从中医语境的范畴看思辨格局[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21-24.
被引量:1
2
张薛光.
叶橘泉先生学术思想简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218-222.
3
关新军,王娅玲.
祝味菊《伤寒质难》学术思想之探讨[J]
.江苏中医药,2007,39(11):17-18.
被引量:3
4
鞠诣然.
应用大剂量附子临床治验举隅[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140-141.
被引量:7
5
吕崇江,李学麟.
《伤寒质难》以人为本思想浅探[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1):15-16.
同被引文献
28
1
梅莉,晏昌贵.
关于明代传染病的初步考察[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5):80-88.
被引量:21
2
徐建国.
新病原性细菌的世界性和来源问题[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1997,9(1):5-8.
被引量:11
3
王振国,张效霞.
近代科学思想对中医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影响及反思[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6):8-12.
被引量:11
4
林富士.
中国疾病史研究刍议[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7-93.
被引量:13
5
谢汇江.
结核病的感染与发病(现代实用结核病系统讲座第二讲)[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6):348-350.
被引量:19
6
李广浩,陈昕琳,诸宁.
吴又可《温疫论》治法探析[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4):6-7.
被引量:7
7
邢玉瑞.
杂气学说的沉浮及其思考[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3):1-8.
被引量:10
8
李建华,宋丰贵.
细菌生物膜形成与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27(1):70-74.
被引量:28
9
余新忠.
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2):51-60.
被引量:46
10
贾鸣,胡晓梅,胡福泉.
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及控制策略[J]
.生命的化学,2008,28(3):315-317.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2
1
肖龙飞,宋素花.
吴又可学术思想再评议及引发的思考[J]
.江苏中医药,2019,51(8):14-17.
被引量:3
2
姬凌辉.
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细菌学说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30(4):63-68.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吴恺.
浅析科学范式飞跃中的阻力及其突破方式[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2(5):99-104.
被引量:1
2
杨玉莹,窦晓鑫,王方园,彭莹莹,孟静岩.
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三药三方”之中医理论探讨[J]
.天津中医药,2021,38(6):700-705.
被引量:29
3
黄庆嘉,董国庆.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偏头痛病机及防治思路[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6):127-129.
被引量:1
1
蒲晓东.
论戾气为六气变化之极[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2901-2902.
被引量:7
2
刘慧,许银姬,林琳.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中医药防治方案综述[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3):178-182.
3
刘心德.
吴有性运用大黄治疗温病的经验探讨[J]
.中医研究,1989,2(4):14-15.
被引量:1
4
张文军,董娟.
戾气学说不能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探讨[J]
.医学与哲学(A),2007,28(5):59-59.
被引量:1
5
黄丽红.
杂气致病论与疠气学说[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5):135-135.
6
彭坚.
从《温疫论》看吴又可的方法论[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67-70.
7
林德云.
试论戾气学说与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J]
.江苏中医药,2010,42(7):57-59.
被引量:12
8
曲建中,周益新.
外感热病之病因学说探析[J]
.光明中医,2008,23(12):1881-1884.
被引量:11
9
王莎莎,沈鹰.
痹证病因病机及治法概述[J]
.河北中医,2012,34(4):631-633.
被引量:4
10
冯文才.
糖尿病中、后期病机多以气虚为本[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2):147-148.
被引量:6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