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刑事法视野下的民愤与司法——以邱兴华案为例 被引量: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愤有其理性的一面,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人间正义不灭的信息,但其感性的一面也不容忽视。邱兴华案中,在民愤的浪潮中,法院绕过程序正义而直奔实质正义而去,这与我国司法走的群众路线、法官的实质性思维倾向、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传统均是分不开的。其出路在于制度上的设计与完善,从而规制、引导民愤。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7年第4期174-177,共4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9

  • 1滋贺秀三 滋贺秀三等著 王亚新译 梁治平 王亚新等编.中国法文化的考察[A].滋贺秀三等著,王亚新译,梁治平,王亚新等编.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 2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12.
  • 3伯尔曼.法律与革命[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427.
  • 4费正清 张理京.美国与中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 5[日]滋贺秀三 王亚新译.《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 6[美]D·布迪 C·莫里斯 朱勇译.《中华帝国的法律》[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7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8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9邱联恭.司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M].台北:三民书局(国立台湾大学法学丛书),1999.
  • 10寺田浩明.权利与冤抑--清代听讼和民众的民事法秩序[A].滋贺秀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88

同被引文献64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3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