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1-2,共2页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参考文献2
-
1潘维.《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J].中国与世界观察,2006,(4):1-29.
-
2潘维.《适时调整我国的国际战略[征求意见稿]》,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2006年11月.
同被引文献126
-
1张小明.中国的崛起与国际规范的变迁[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1):34-47. 被引量:17
-
2钱铖,石斌.现代战略的维度 《武力与治国方略》的研究视野及其启示[J].博览群书,2007(7):39-47. 被引量:2
-
3毛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J].浙江社会科学,2013(7):27-32. 被引量:42
-
4章百家.目标与选择——新中国对外关系演进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现代国际关系,2010(S1):32-40. 被引量:4
-
5关世杰.对外传播中的共享性中华核心价值观[J].学术前沿,2012(15):66-77. 被引量:28
-
6杨煌.超越“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及其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2):129-133. 被引量:5
-
7但兴悟.中西政治文化与话语体系中的霸权——中西霸权观比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9):14-19. 被引量:13
-
8罗艳华.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的“人权问题”[J].国际政治研究,2001,22(1):17-24. 被引量:2
-
9范国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与国别人权[J].人权,2002(2):55-55. 被引量:5
-
10郭学堂.国际主义与中国外交的价值回归[J].国际观察,2005(1):35-39.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32
-
1李博一.从抗争到引领:中国共产党外交话语的历史变迁[J].理论研究,2024(3):42-51. 被引量:1
-
2康华茹.中国参与国际人权规范建设的主体性(1974-1990)[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2-56.
-
3高成瑨.21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目标及理念研究[J].知识经济,2012(1):70-71.
-
4刘波.中国参与国际人权规范的连续性和变动性问题研究[J].人权,2012(6):25-28. 被引量:3
-
5王存刚.国际规范的新变化与新趋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6):120-130. 被引量:3
-
6任慕.“保护的责任”的运用及扩散——以规范的发展过程为中心[J].太平洋学报,2014,22(2):34-41. 被引量:1
-
7王存刚.外部战略环境的新特点与中国海外国家利益的维护[J].国际观察,2015(6):26-37. 被引量:8
-
8谢晓光,滕博.外交价值观引领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103-108. 被引量:2
-
9李娟.“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0(2):207-209. 被引量:4
-
10本刊特约记者.国际政治的建构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袁正清研究员访谈[J].国际政治研究,2016,37(2):147-160. 被引量:1
-
1章百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困惑[J].国际政治研究,2007,28(3):2-5. 被引量:3
-
2袁庆华,俞晓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6):65-71.
-
3杜艳,付国锋,齐丽娟.毛泽东外交思想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3,0(17):365-365.
-
4肖晞,牛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对中国外交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3(2):187-194. 被引量:12
-
5刘芳,张勇.探析孔子思想对中国外交的影响[J].延边党校学报,2007,22(1):44-46. 被引量:2
-
6黄宗润.决定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因素[J].福州党校学报,2009(3):16-19.
-
7肖佳灵.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问题与思考[J].国际观察,2008(2):1-15. 被引量:26
-
8田杰.从新世纪中美关系看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J].经营管理者,2011(3X):90-90. 被引量:1
-
9赵焱.和谐理念与当代中国外交[J].保定学院学报,2009,22(3):17-20.
-
10宫力.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外交[J].史志研究,2000(1):4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