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15-18,共4页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同被引文献82
-
1钟龙彪,王俊.中国和平崛起中的“双层博弈”——《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评介[J].美国研究,2007,21(4):128-135. 被引量:6
-
2张文木.中国的海权观[J].当代军事文摘,2007(4):57-58. 被引量:1
-
3张文彬.论自然法对国际法的影响[J].法学家,1993(Z1):81-86. 被引量:4
-
4袁宝华.赴苏联谈判的日日夜夜[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3(1):16-26. 被引量:9
-
5赵磊.主权原则与道义原则结合的典范——解析中国参与苏丹维和[J].新远见,2007,0(3):44-54. 被引量:4
-
6王志远,白云娟.自然法的优越性——对国际法效力根据的一种解释[J].理论界,2005(11):89-90. 被引量:2
-
7韦宗友.中国新外交:国内变迁、外部环境与国际秩序[J].国际观察,2006(4):33-40. 被引量:10
-
8夏安凌,封帅.范式选择与中国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J].现代国际关系,2007(2):54-60. 被引量:1
-
9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2):15-26. 被引量:110
-
10郭树勇.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J].国际观察,2007(2):43-52.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13
-
1何志鹏,孙璐.中国与国际法的相互建构[J].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2020(1):58-112. 被引量:3
-
2谢韬.理论与方法:美国研究的新方向[J].浙江社会科学,2009(3):2-12.
-
3张刚.中国学者“双层博弈”研究评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4):30-34. 被引量:1
-
4肖晞.当代中国外交教学的缺失与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5):66-79. 被引量:2
-
5吴白乙.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关系的再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2010(4):3-10. 被引量:9
-
6吴文成.学术共同体与中国外交变革[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27(4):94-104. 被引量:1
-
7王军.中国国际关系学术期刊:回顾与评价[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12):80-108. 被引量:3
-
8张三南,孙玉凤,李佳轩.浅谈分形论及其对国际关系学教学实践的启示——观摩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感[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105-109. 被引量:9
-
9何志鹏.开放发展与国际法:风险及应对[J].政法论坛,2017,35(3):16-31. 被引量:10
-
10李巍,宋亦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缩影——以“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共同体”会议为研究对象[J].国际政治科学,2017,2(2):122-150. 被引量:1
-
1郑凯文.务实与自立——日本“入联”始末及其文化渊源[J].决策探索,2010(6):77-78.
-
2张福贵.应对“中国特色”做出积极性的阐释[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35(2):84-85. 被引量:1
-
3傅强,陈澜.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J].江淮论坛,2003(6):16-19. 被引量:1
-
4梁翠柳.群众路线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系探讨[J].文存阅刊,2016,0(6):103-104.
-
5曹际祥.从世界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1999(4):11-13.
-
6李余华,罗尚荣.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19(1):94-96.
-
7王凤兰.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8,28(5):40-41. 被引量:1
-
8陈云东.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法规的制定[J].思想战线,1994,20(5):52-57. 被引量:2
-
9张春敏,万媛.西部民族地区低碳发展的特殊性因素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11):24-27. 被引量:1
-
10杨伊玲.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分析我国法律信任缺失的原因[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3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