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派生诉讼的理论与实践——“第四届亚洲企业法制论坛”综述
被引量:3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5期154-157,共4页
Ecupl Journal
同被引文献26
-
1李文华.股份交换中适用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制度的合理性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6):72-79. 被引量:3
-
2刘小勇.日本的股份交换制度及其启示[J].太平洋学报,2007,15(7):24-32. 被引量:2
-
3[韩]李哲松 吴日焕.韩国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
4[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0-41页,第59-68页.
-
5[美]罗伯特.C.克拉克.公司法则[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9.
-
6[日]高桥宏志.《重点讲义民事诉讼法》,张卫平等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78页.
-
7See Steven L. Emanuel. , Corporations (5th ed. ), Aspen Publishers, 2005, pp. 352-353.
-
8建华.《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2页.
-
9See David W. Locascio, The Dilemma of the Double Derivative Suit, 83 NW. U. L. REV., 1989, pp. 743-752.
-
10Uteneyer v. {alhi., Inc.. , 665 F_. Supp. 29_7, 298 ! S.. D. N. Y. 1987.).
二级引证文献31
-
1刘瀚文,时晓栋.双重派生诉讼适用前提与利益平衡——基于公司组织架构下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8,27(12):104-106.
-
2李秀文.日本公司法对我国公司立法的启示[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6):73-79. 被引量:3
-
3樊纪伟.日本多重代表诉讼制度及其启示[J].法学杂志,2016,37(7):126-133. 被引量:20
-
4樊纪伟.我国双重代表诉讼制度架构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19(4):112-123. 被引量:26
-
5钱瑾.论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适格要件——兼评《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公开征求意见稿)》第31条[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25(5):36-42.
-
6安迪,刘江山,郭裕,刘倩.美国特拉华州双重派生诉讼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2016(11):85-88.
-
7姜保忠.论公司股东权的司法保障——基于股东诉讼案件类型化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7):102-109. 被引量:2
-
8姜保忠.民事诉讼法视野下股东诉讼案件类型化研究——以《公司法解释(四)》为中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5):83-90. 被引量:3
-
9蔡元庆,黄海燕.多重代表诉讼制度的价值及导入路径[J].法治社会,2017(6):110-117. 被引量:3
-
10栗鹏飞.浅论股东二重代表诉讼[J].西部法学评论,2018(2):27-36. 被引量:2
-
1胡叶.“亚洲企业法制论坛”综述[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4):109-112.
-
2李志英.加强企业法制建设 推进依法治企进程[J].科学之友(下),2006(10):45-46.
-
3企业法制宣传教育专题座谈会举行[J].江淮法治,2009(13):23-23.
-
4陶建强.勇于开拓创新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2):24-25.
-
5王金增.关于我国企业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80-81.
-
6刘国红,李炜.浅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法制化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3):136-136.
-
7有作为才能巩固和发展[J].人民调解,1994(10):29-29.
-
8顾华详,刘鹏.论加入WTO后我国企业法制建设[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2(1):46-48.
-
9冯才修.企业法制工作初探[J].学习与探索,1995(1):98-99.
-
10谢远东,罗荣,刘青.当前企业法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江平教授在首届“法制经济论坛”上的演讲[J].天津律师,2004(5):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