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天然产物中开发新的抗变态反应药物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天然产物中发现了多种对透明质酸酶的激活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实验表明,这些成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抗变态反应活性,有望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开发为新的抗变态反应药物。
作者
张光华
冯汉林
机构地区
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
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9-373,共5页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关键词
天然产物
透明质酸酶
抗变态反应药物
分类号
R931 [医药卫生—生药学]
R976 [医药卫生—药品]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0
参考文献
10
1
白玫,国外药学植物药分册,1996年,11卷,4期,183页
2
彭亚贞,国外药学植物药分册,1996年,11卷,1期,37页
3
沈莉纳,国外药学植物药分册,1995年,10卷,3期,140页
4
Tung Twusheng,Anal Biochem,1994年,223卷,1期,149页
5
冰华,国外药学植物药分册,1991年,6卷,2期,94页
6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1991年,446页
7
王贤才,英中医学辞海,1989年,83,451页
8
郭连珍,西北药学杂志,1987年,2卷,1期,38页
9
章谷生,变态反应学研究进展,1986年,137页
10
团体著者,医用生物化学.下,1979年,1277页
同被引文献
13
1
黄金城,杨其蒀.
近年来我国中草药甙类成分合成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4,6(1):66-69.
被引量:3
2
毛雪石.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5,22(2):92-96.
被引量:49
3
胡春.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质[J]
.中国油脂,1996,21(4):18-21.
被引量:100
4
杜旭.
日本抗肿瘤活性成分的近期研究[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2):15-18.
被引量:1
5
谷利伟,翁新楚.
食用天然抗氧化剂研究进展[J]
.中国油脂,1997,22(3):37-40.
被引量:108
6
宋芝娟,刘文,梁念慈,佘戟,莫丽儿.
槲皮素二硫酸酯二钠对猪血小板F-肌动蛋白生成的影响[J]
.中草药,1997,28(8):477-479.
被引量:10
7
冉祥凯,杜东里,刘春祥,侯竹影.
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J]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0,11(3):130-133.
被引量:1
8
吴文君,姬志勤,胡兆农.
天然产物与消化毒剂[J]
.农药,1997,36(6):6-9.
被引量:14
9
朱晓薇.
国外抗炎植物药研究进展[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8,13(2):51-59.
被引量:19
10
钟飞,蒋韵,吴芬芬,陈春霞,卫寄英.
沙棘总黄酮的抗过敏作用[J]
.中草药,1990,21(12):6-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张鞍灵,刘国强,马琼,高锦明.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与结构的关系[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6(2):75-79.
被引量:40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潘建刚,马利兵,刘忠艳,赵秀娟,贾晋.
甜荞子粒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12-414.
被引量:3
2
苗慧,赵海,戚天胜.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27(2):86-89.
被引量:32
3
马书荣,曲笑岩,祖元刚.
温室内长春花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J]
.植物研究,2006,26(2):211-215.
被引量:14
4
王敏,魏益民,高锦明.
苦荞黄酮的抗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1):278-283.
被引量:54
5
杨青,郭彩清,油继辉,陈红远,张永明,张倩.
黄酮类物质的生理功能及应用发展动态[J]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2):143-146.
被引量:39
6
韩兆轩,王维民.
类黄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下),2007(12):31-33.
被引量:7
7
吴春,黄梅桂,李健.
槲皮素磺化反应工艺的研究[J]
.化学与粘合,2008,30(1):40-42.
被引量:4
8
秦小明,林华娟,宁恩创,韦璐.
金花茶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科技,2008,33(2):189-191.
被引量:53
9
荣瑞芬,郭堃,刘京萍,叶磊.
采后UV-C处理对桃果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08,33(1):230-234.
被引量:24
10
牛小花,陈洪源,曹晓钢,王立军,李晓云.
芦丁的研究新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B05):156-159.
被引量:10
1
Wagaer H,崔宪民,崔月阳.
寻找具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活性的新植物成分[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0,5(6):247-252.
2
汤树良.
人肠道菌对人参皂苷的代谢及相关产物的抗变态反应活性[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25(6):349-349.
被引量:3
3
唐洪杰,张静,董金华,刘百里.
水杨酰苯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抗变态反应活性[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0,10(4):250-253.
被引量:3
4
王立升,姜红宇,周永红,刘百里,计志忠.
二苯甲基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变态反应活性[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2,12(3):125-129.
被引量:4
5
刘芝华.
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应用[J]
.天津药学,2007,19(6):57-59.
被引量:6
6
刘翔,陈国良.
N-(4-乙氧苯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抗炎抗变态反应生物活性[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6):353-357.
7
王忠全,丁卓玲.
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应用[J]
.中国药房,2005,16(20):1585-1586.
被引量:23
8
李慧媛,胡春.
4-色酮类和4-色满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概况[J]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4):241-244.
被引量:14
中草药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