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体育校本课程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单纯地由教师编制新的教材,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学生观,必须坚持健康第一原则、学校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学生发展为先原则.
作者
王军
机构地区
西安医学院
出处
《天中学刊》
2007年第5期109-110,共2页
Journal of Tianzhong
关键词
学校
体育
校本课程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金美福.
终身学习:教师的生存权利论——一种自主学习的教师教育观[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5):14-15.
被引量:8
2
董翠香,周登嵩.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51-53.
被引量:105
3
郭燕.
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0(4):93-94.
被引量:1
4
楼兰萍.
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89-1390.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
9
1
[6]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1]叶斓.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发[2001]21号).
4
黄政杰.课程评鉴[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1993:39-40.
5
徐玉珍.
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01,21(4):12-17.
被引量:191
6
杨敏,齐效成,唐建忠,杨平,杨艳,周立.
关于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探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73-76.
被引量:40
7
黄文仁.
体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J]
.体育科学研究,2003,7(1):41-44.
被引量:6
8
孙强.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中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J]
.四川体育科学,2003,22(3):50-51.
被引量:5
9
黄伟清,杨继滔,唐震.
体育教育改革呼唤校本课程开发[J]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5):123-125.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38
1
杨圣.
激励式教育评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体育风尚,2023(11):77-79.
2
王程.
试论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研究对策[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06-109.
被引量:10
3
韦丽春.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9):77-79.
被引量:5
4
曹超.
警察体育资源去警察化开发校本体育课程研究[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6):146-149.
被引量:2
5
张焕臣.
政法类院校非政法专业大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警体资源利用研究[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4):147-152.
被引量:1
6
宋宏福.
终身学习与教师人才资源开发[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157-159.
被引量:1
7
董翠香,霍军,焦友吉,党林秀,郭瑞平.
我国中小学推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论基础[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2):124-126.
被引量:8
8
张世威,王松林,彭狂飚,菜冲,许合勇.
乌江流域农村中小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状况调查与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5):504-508.
被引量:1
9
方卫星,郑百灵.
地方性本科大学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引论与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调查方法[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3):72-78.
被引量:9
10
温一帆.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体育教师角色转换[J]
.惠州学院学报,2006,26(6):107-110.
1
张桂兰,张伟华.
新课程理念下高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J]
.青海体育科技,2004,33(1):20-21.
2
李挺辉.
积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 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J]
.体育师友,2008,31(3):20-22.
3
谭雅暖.
浅谈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J]
.文理导航,2015(29):89-90.
4
霍俊哲.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2):56-58.
被引量:2
5
于善安.
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创新模式研究[J]
.知识经济,2010(4):136-136.
被引量:1
6
徐峰.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研究[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4):80-81.
7
张华.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1):107-109.
被引量:4
8
张平.
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5):99-100.
被引量:4
9
王雪华.
体育校本课程促进初中生成长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2016,0(8):93-93.
被引量:3
10
柳浩.
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探讨[J]
.成才之路,2013(24):25-25.
天中学刊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