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立法是公共权力、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综合体,是对政权组织和个人按照社会正义原则进行权力及义务的安排和分配。立法的实质和有效性不在于强力,而在于其目的的合理性,即是否体现了社会正义原则。在涉及儿童权益问题上,不能将其监护人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作为首要的标准,将体现社会正义的救援干预放在从属于"自愿交易"的位置,儿童权益事实上成为各方利益博弈的筹码。特别是如果仍将对孤儿、流浪儿童等处于困境儿童的救助还限于慈善事业的范围,反映出的则是在有限的法律制度背后的法律信仰的缺失。由于儿童处于依附性社会角色,如果没有来自社会主动的、有组织的关注,司法体制在缺少监督压力的情况下,往往是低效率的。社会资本是促进人们合作行为的规范,对于社会资本的判断,也在一定意义上是垄断司法资源,还是让人们信仰法律的公开性、正义性的体制理念。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7年第8期21-24,共4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