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历史·身份·话语——文学理论知识建构的三个维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学理论的知识建构存在着"历史——身份——话语"三个至关重要的维度。中国文学的历史感性和感性的历史是其构建不容悬置的感性材料和逻辑依据;在文化身份的选择上,唯有面对混和文化身份与族群文化身份的守望与维护的悖论和矛盾,才能使文学理论的知识建构成为有意义的可能;而话语则是文学理论知识建构中最基本的知识谱系单位、知识权力、思路和方法的象征性显示。
作者
颜翔林
机构地区
湖州师范学院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0-32,共3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文学理论知识构建
历史
身份
话语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布洛克 滕守尧.《美学新解》[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9页.
共引文献
8
1
杨小清.
“非客观性”艺术形态学的理解与分类问题[J]
.文艺研究,2001(4):41-47.
被引量:1
2
颜翔林.
文学理论知识建构的三个维度[J]
.文艺研究,2006(10):38-42.
3
曹苇舫.
论艺术变异的建构功能及形成机制[J]
.人文杂志,2007(3):122-125.
4
陈伯海.
“人诗意地栖居”:论审美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
.江海学刊,2010(5):11-20.
被引量:16
5
蒋承勇,张灵聪.
意图·文本·意义——布洛克论作家创作与文本意义之关系[J]
.浙江学刊,2002(5):212-215.
6
王元骧.
艺术真实的系统考察[J]
.江海学刊,2003(1):177-184.
被引量:10
7
曹苇舫,吴晓.
诗歌意象功能论[J]
.文学评论,2002(6):118-125.
被引量:27
8
张婷婷.
艺术与生活:多远?多近?——审美—艺术观念流变考察[J]
.文学评论,2004(2):65-72.
被引量:3
1
邓伟.
作为知识建构的“地域文化”——由“巴蜀文化”概念之于四川现代文学研究谈及[J]
.当代文坛,2008(1):63-65.
2
林凯.
林凯短语二则[J]
.杂文月刊(文摘版),2009,0(9):1-1.
3
张炜.
人民的直率的激情[J]
.长江文艺,1996,0(4):13-13.
4
张卫中.
历史小说的界限与新历史小说的归属——兼论新历史小说命名的逻辑依据[J]
.理论与创作,2005(3):24-28.
5
许梅.
小镇故事[J]
.四川文学,2005(9):79-80.
6
黄小霞.
画面[J]
.星星,2016,0(5X):86-86.
7
李晓峰.
1912—1937:中国文学史中的民族观与民族文学叙事[J]
.民族文学研究,2010,28(4):5-12.
被引量:2
8
姚传雷.
巴甫洛夫很忙[J]
.聪明泉,2005,0(8):31-31.
9
杨文超,钟筑.
“自由”的幻境——对网络文学自由境界的反思[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110-112.
10
叶坚.
浅议广播剧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J]
.中国广播,2005(3):68-69.
贵州社会科学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