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格的历史嬗变及其动力系统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格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转型人格则实现从依附性向独立性、从同质性向异质性、从单一化到多重化的转变。人格的转型是由社会经济动力系统、文化衍进动力系统、个人需要动力系统等因素在相互作用的同时共同组成了推进人格转型的动力场。
作者
张青兰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3,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人格
嬗变
动力
现代化
分类号
C912.1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4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16页.
2
[德]马克斯·韦伯著 林荣远.《经济与社会》(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93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4页.
共引文献
241
1
唐琳.
平民视角书写草莽英雄,传奇手法彰显民族大义——36集电视连续剧《狼毒花》解读[J]
.电影评介,2008(16):55-56.
被引量:1
2
刘一民,王清玉,李大新.
论我国运动员的精神动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891-893.
被引量:10
3
潘丽萍.
法的合法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文化[J]
.东南学术,2005(2):162-168.
被引量:3
4
王福民.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特质[J]
.东南学术,2007(5):4-11.
被引量:2
5
臧峰宇.
当代共同体的和谐实践及其价值意蕴[J]
.理论与改革,2007(5):116-118.
6
吴懿,李婷.
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人生定位的途径[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19-20.
7
陈荣富.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世俗化理论——兼评伯格的“非世俗化”理论[J]
.学术月刊,2007,39(10):34-39.
被引量:3
8
姜迎春.
试析“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方法论谬误[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6):23-29.
被引量:2
9
余源培.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0(1):15-22.
被引量:46
10
赵存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1):14-17.
被引量:12
1
张啸宁.
女性消费异化的历史嬗变及反思[J]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2,6(1):61-65.
2
霍兰,沙吉吾.
学习中增进动力与集中思想的基本方法[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3(1):133-135.
3
申恒胜.
社区的历史嬗变与整合[J]
.中外企业家,2013(2Z):233-234.
4
徐强.
人的现代化的关键:人格转型[J]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23-26.
5
陈艳华.
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嬗变和未来走向[J]
.齐鲁学刊,2005(1):136-139.
被引量:1
6
包俊洪.
论女性人格转型的现代契机[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21(1):89-91.
7
高九江,王莲英.
陕北人口:历史嬗变和未来走向[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3):34-39.
被引量:2
8
李和中,张中祥.
公共管理的历史嬗变:马克思主义的视野[J]
.天府新论,2008(3):88-91.
被引量:1
9
孙培坤.
独生子女的“多重教育”现象[J]
.百科知识,1996,0(6):51-51.
10
曹庆锋.
马来西亚民族政策的历史嬗变及其启示[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7-72.
被引量:8
广东社会科学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