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明清医家治疗传染病经验浅探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整理明清医家的相关医著,总结出治疗传染病的主要治法有:辛凉宣透、逐秽解毒、通下和扶正救逆,并指出治疗注意点,对当今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颇有借鉴意义。
作者
叶进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01-2302,共2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关键词
瘟疫
《温疫论》
《伤寒温疫条辨》
《温疫明辨》
治则治法
分类号
R284.3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4
1
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第6集·瘟疫论[M].上海:大东书局,1937:2.
2
清·周扬俊.温热暑疫全书[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10.
3
清·戴麟郊.瘟疫明辨[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7.
4
刘复(民叔).时疫解惑论[M].1910年中国古医学会铅印本.
同被引文献
17
1
何艳秋.
论杨栗山的温热观[J]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6):247-248.
被引量:1
2
杨雪梅,林端宜,翁晓红,肖林榕.
明清脾胃湿热方的用药频数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7):103-105.
被引量:4
3
翁晓红,杨雪梅,肖林榕.
明清脾胃湿热证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J]
.光明中医,2007,22(4):7-9.
被引量:4
4
扬栗山.伤寒瘟疫条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1—12.
5
清·喻嘉言.尚论篇.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4:31.
6
中国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
杨璇.伤寒瘟疫条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08-110.
8
吴又可.瘟疫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53.
9
和中浚,周兴兰.
明清医家对中医四诊全面发展的贡献[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5):35-37.
被引量:10
10
虞胜清.
缪希雍脾胃观及其临床应用探讨[J]
.江西中医药,1998,29(3):52-5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刘林,肖群益.
杨栗山治温病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962-1964.
被引量:7
2
陆菁菁.
浅谈明清时期脾胃学之特点[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2):7-9.
被引量:1
3
张理德.
杨栗山伤寒温病研究学术特色探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9):1234-1235.
4
白易灵,王白雪,韩玲玲,王浩中.
杨栗山治温十五方治法用药探骊[J]
.江苏中医药,2021,53(2):67-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胡勇,邢玉瑞,张惜燕,何伟.
从《伤寒瘟疫条辨》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思路[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64-67.
被引量:4
2
唐宽裕,于俊生.
从伏毒论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初探[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779-1781.
被引量:34
3
董历华,王璞,王嘉伦,王亚旭.
蒲辅周运用黄芩治疗温病经验举隅[J]
.世界中医药,2013,8(10):1210-1212.
被引量:2
4
郑宏,郑攀,郑启仲.
郑启仲运用升降散治疗儿科疾病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1864-1866.
被引量:8
5
顾博丁,陶春燕,梁尚华.
中医脾胃病源流简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1):1436-1439.
被引量:9
6
王蕊,贾波,侯天将,严然,由凤鸣.
基于透法论治放射性肺损伤[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4):713-715.
被引量:5
7
王楠,糜泽花,朱平.
浅述杨栗山学术思想源流[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4433-4436.
被引量:10
8
肖战说,薛燕星,孙良明,薛伯寿.
国医大师薛伯寿宣透解毒饮融通寒温法启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6):2885-2888.
被引量:2
9
王浩中,白易灵,韩玲玲,王白雪.
风药在温病卫气营血治疗中的应用[J]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22,12(2):66-68.
被引量:1
1
纪攀攀,曹雅毅,王蕾,张春晖.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1):110-112.
被引量:2
2
马珊,李亚飞.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3):52-52.
被引量:2
3
靳雪峰.
升降散临床应用举隅[J]
.山西中医,2003,19(S1):42-43.
4
杨德福.
升降散临床应用举隅[J]
.新中医,2008,40(8):87-87.
被引量:1
5
王俊国.
升降散的新用[J]
.河北中医,1983,5(2):59-59.
6
高崇玉,杨立东,秦志平.
升降散临床新用[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9):57-57.
被引量:1
7
田淑霄,李士懋.
读《伤寒温疫条辨》[J]
.河北中医药学报,1994,12(4):2-4.
被引量:1
8
岳冬辉,苏颖.
《伤寒温疫条辨》诊治温疫的特点[J]
.吉林中医药,2006,26(3):3-4.
被引量:2
9
刘晓晖.
从《金匮要略》痰饮“当以温药和之”谈四逆汤对痰饮病的治疗[J]
.光明中医,2012,27(11):2178-2179.
被引量:1
10
黄琴.
吴鞠通温病误治救逆经验探讨[J]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35-436.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