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激励对策研究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我国企业并不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源,缺乏的是使利益源发挥作用的实现机制。文章分析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激励的必要性,探讨了决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的利益因素,进而提出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激励系统的基本框架。
作者
徐建中
马瑞先
机构地区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5-137,共3页
Reformation & Strategy
关键词
企业
循环经济
利益激励
对策研究
分类号
F270.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1
马传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2
齐伟超.
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J]
.商业时代,2006(12):35-36.
被引量:5
3
涂自力.
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的培育[J]
.经济纵横,2006(9):66-68.
被引量:16
4
高松.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行为选择与政府激励.当代经理人,2006,(9).
5
郭彬,张世英,郭焱,冷永刚.
政府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分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22-25.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马凯.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
.广西节能,2004(4):3-7.
被引量:10
2
张庆普.
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对策[J]
.学习与探索,2001(3):88-92.
被引量:28
3
谢永清.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J]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2):30-35.
被引量:18
4
王朝全.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动力机制[J]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12):35-35.
被引量:3
5
徐嵩龄.循环经济的理论平台和实验平台[N].光明日报,2004-01-06.
6
国研网宏观经济研究室.可持续发展需要走循环经济之路[EB/OL]. http: //211.81.31.54: 85/product/doc/view doc. asp? mainunid= 117003drcnetchentechchenchenchen&dn =guoyan_ anreport, 2004-05-28.
7
Pearce, D.W. , R. Kerry Turner.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M] .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0.
8
Report by Research Group for Promotion of Cycle Economy[EB/OL]. http: //www5. cao. go. jp/2000/e/1222e - junkan -e/main. html, 2000-12-22.
9
杜欢政,张旭军.内源性民间力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N].光明日报,2006—02—20.
10
赵长春等.确保可持续发展各国有高招[N].中国环境报,2005-03-15.
共引文献
31
1
何朝晖.
我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试点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6):21-22.
2
洪传春,张雅静.
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J]
.经济与管理,2006,20(10):44-47.
被引量:12
3
王海龙,赵光洲.
循环经济对资源环境外部性的作用及问题探讨[J]
.经济问题探索,2007(2):22-26.
被引量:21
4
伊铭.
企业如何增强参与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J]
.商场现代化,2007(05Z):373-374.
被引量:2
5
林晓飞,郑文哲.
企业社会责任外部动力机制探讨[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2):35-38.
被引量:7
6
张杰.
论经济手段视角下的循环经济发展[J]
.特区经济,2007(5):130-132.
被引量:1
7
曹媛媛,胡天翼.
促进西安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浅析[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4):23-26.
8
赵相忠.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应及其动力条件[J]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7,27(3):451-454.
被引量:2
9
朱曙光.
苏州市循环经济规划的研究进展[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5(5):38-40.
10
贾岷江,任渝婉.
我国餐饮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机分析[J]
.特区经济,2007(12):131-13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8
1
邱慧哲,房春生,李昕,董德明.
燃料乙醇企业循环经济的实例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S1):163-167.
被引量:3
2
张君,刘德华.
世界燃料酒精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
.酿酒科技,2004(5):118-121.
被引量:32
3
向文良,张文学,乔宗伟,胡承.
白曲霉工程菌TR12循环转化酒精废液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4):26-29.
被引量:4
4
刘振,曾爱武,袁希钢.
酒精发酵技术的进展[J]
.酿酒科技,2004(6):65-67.
被引量:5
5
顾丽,彭福扬.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2):50-53.
被引量:26
6
苏杨,周宏春.
关于当前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的讨论[J]
.经济研究参考,2005(10):15-20.
被引量:28
7
龙如银,董洁.
煤炭企业实施绿色开采的博弈分析及政策建议[J]
.中国矿业,2005,14(2):17-20.
被引量:31
8
陶忠华,顾兆林,李云,刘宗宽.
酒精生产过程用能状况的诊断和调优[J]
.化工进展,2005,24(2):182-185.
被引量:7
9
王洛林,齐建国.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之若干[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5(3):7-8.
被引量:1
10
赵海云,李仲学,张以诚.
矿业城市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J]
.中国矿业,2005,14(3):15-19.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3
1
刘娜.
陕西电信类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15(2):16-19.
2
张志凌,郭佰兴,张淑红,于成.
酒精生产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的探讨[J]
.中国酿造,2013,32(S1):82-84.
3
刘志荣,陈雪梅.
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制度设计--基于政府与企业博弈均衡的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76-80.
被引量:15
4
赵世贤,张华.
浅谈企业循环经济的实现[J]
.能源与环境,2008(6):93-95.
被引量:2
5
窦全勇,熊永兰.
关于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2):44-47.
被引量:2
6
徐建中,王莉静.
基于博弈论的房地产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动力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55-59.
被引量:2
7
张晓,范佛全.
河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86-88.
被引量:2
8
杨洁,范本荣,袁奎明,姚慧敏,张勇.
山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0,42(11):113-117.
被引量:1
9
贾临宇.
循环经济下中小企业应当如何发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45-46.
10
许林.
循环经济下的政府行为分析[J]
.当代经济,2013,30(11):4-5.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李云燕.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作用分析[J]
.经济与管理,2008,22(8):5-10.
被引量:4
2
盛辉娟.
关于油田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若干思考[J]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2):39-40.
被引量:1
3
方吾传.
钢铁企业实施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1):103-104.
被引量:1
4
李胜.
两型社会环境治理的政策设计——基于参与人联盟与对抗的博弈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0(5):92-96.
被引量:13
5
张红芳,郑小怀.
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探讨[J]
.科技广场,2009(10):141-143.
6
余辉,徐毅宏.
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基于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分析[J]
.企业经济,2010,29(3):149-151.
被引量:4
7
戴春山.
房地产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中的博弈分析[J]
.时代经贸,2010,8(6):173-177.
被引量:1
8
韩颖,周文明.
依托清洁生产技术推动酒精企业循环经济发展[J]
.粮油加工,2010(6):147-150.
9
王晶.
循环型企业运行机制的博弈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4):34-40.
被引量:2
10
张建坤,顾锦磊.
基于生态足迹的房地产开发可持续性评价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0(11):106-109.
被引量:3
1
卓绍新.
市场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J]
.宿州师专学报,1999,14(3):12-13.
2
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提升企业竞争力之路——新“公私合营”[J]
.经济展望,2009(12):121-121.
3
沈海祥,汤健.
论公司治理结构下经理人的激励机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1):55-57.
被引量:2
4
任春艳.
盈余管理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启示[J]
.当代财经,2005(5):120-122.
被引量:13
5
侯文哲,夏青.
关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益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3(20):224-225.
6
卓绍新.
构建规范的经理人员市场激励与约束机制[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3):153-153.
被引量:1
7
高悦.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J]
.现代企业,2007(8):30-30.
8
蔡薇.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经济价值[J]
.山东煤炭科技,2007(B06):176-177.
9
周秀云.
国企改革与强化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J]
.苏盐科技,1999,0(4):32-32.
10
马莹莹.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
.当代经济,2008,25(4):22-23.
被引量:1
改革与战略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