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从就业弹性的影响因素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解释了我国就业弹性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有效促进我国就业弹性增加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
张浩
刘金钵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
出处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0,共2页
Productivity Research
关键词
就业弹性
替代弹性
要素价格
分类号
F241.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98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1
http://www.epochtimes.com/gb/2/3/9/n175410.htm
2
.《中国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页.
3
张本波.
解读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J]
.宏观经济研究,2002(10):49-53.
被引量:40
4
张车伟,蔡昉.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2(5):22-30.
被引量:215
5
李红松.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
.财经研究,2003,29(4):23-27.
被引量:137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胡鞍钢.关于降低我国劳动力供给与提高劳动力需求重要途径的若干建议[J].中国软科学,1998,(11).
2
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交通、能源50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3
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4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2001),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5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2001),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M].,2001年..
7
[美]索洛(Solow,R·M·)等 著,史清琪等 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商务印书馆,1991.
8
by the Rural Econom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ina.
收入增长·就业转移·城镇化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政策选择思路[J]
.管理世界,1999,15(1):181-194.
被引量:17
9
高尚全.
中国就业形势分析及治理对策[J]
.经济学家,1999(4):9-13.
被引量:10
10
“十五”时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
.宏观经济研究,1999(6):35-40.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398
1
杜尔玏,吉猛.
科技创业、创新经济与经济增长——基于国家高新区视角的证据[J]
.求是学刊,2020(6):78-88.
被引量:12
2
刘涛雄,潘资兴,刘骏.
机器人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职业替代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2022,40(3):443-453.
被引量:11
3
唐聪聪,陈翔.
中国当前就业结构变化的特征、内生动力与经济效果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23(1):21-33.
被引量:9
4
张本波.
加入世贸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1(3):8-12.
被引量:1
5
魏下海.
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就业——解读中国就业弹性的变动趋势[J]
.探索与争鸣,2008(5):53-55.
被引量:9
6
吴锋.
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
.南北桥,2009(5).
7
邱春高.
投资增长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就业政策研究[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0-54.
被引量:2
8
王佳锐.
浅论大学生的弹性就业[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6):41-47.
被引量:3
9
张亢亢,宋光兴.
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74.
被引量:2
10
黄涛,谢慧梅.
东北地区服务业的就业效应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S2):192-19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7
1
陈轶丽.
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问题分析[J]
.市场研究,2004(7):7-8.
被引量:1
2
蔡昉,都阳,高文书.
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
.经济研究,2004,39(9):18-25.
被引量:332
3
李景华.
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及在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2004,22(9):69-73.
被引量:67
4
姚战琪,夏杰长.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2005,28(1):58-67.
被引量:250
5
常进雄.
中国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就业影响[J]
.财经研究,2005,31(5):29-39.
被引量:41
6
张江雪.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就业弹性的比较——基于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model)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10):100-110.
被引量:39
7
李伟.
现阶段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及对策分析[J]
.理论导刊,2006(1):20-22.
被引量:10
8
吕民乐.
我国真实就业弹性的测算[J]
.统计与决策,2006,22(5):18-20.
被引量:6
9
杨淑华,鄢咏红.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相悖矛盾的思考[J]
.经济纵横,2006(4):16-17.
被引量:22
10
黄彬云.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综述[J]
.求实,2006(10):49-5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史英杰,吴育华,蔺宇.
城市就业弹性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8(17):73-74.
被引量:4
2
王会娟,陈锡康.
探寻我国非农就业人数增长的背后因素[J]
.系统工程学报,2011,26(5):694-701.
被引量:5
3
周灵灵.
中国就业弹性的变动趋势及原因:综述与评析[J]
.劳动经济评论,2014(1):132-14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刘阳,王国利.
应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中的违约问题[J]
.系统工程,2012,30(8):101-106.
2
李晖,陈锡康.
基于SDA结构分解的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析1997-2007[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5):179-185.
被引量:5
3
李凌.
就业容量、就业弹性与就业可持续增长的关系——基于2004-2011年上海市各行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变动趋势的研究[J]
.商业时代,2013(34):140-143.
4
田开兰,孔亦舒,高翔,杨翠红.
供给侧中国非农就业变动及驱动因素分析[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8,38(5):1132-1140.
被引量:10
5
高翔,田开兰,杨翠红.
从供给侧探寻我国就业变化成因[J]
.管理评论,2018,30(5):187-196.
被引量:15
6
胡艳荣.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
.中国商贸,2010,0(19):209-210.
被引量:3
7
杨玉梅,杨伟国,李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经济体制改革,2019,0(5):37-43.
被引量:2
8
王帅.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及问题化解研究文献综述[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83-88.
被引量:1
9
周灵灵.
数量压力与结构矛盾:新发展阶段的就业特征、挑战与应对[J]
.行政管理改革,2022(4):64-75.
被引量:7
10
张俊荣,田开兰,张瑜,杨翠红.
基于企业规模异质性的中国内外循环就业效应及影响因素探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2,42(12):3151-3164.
被引量:4
1
李文锦.
关于替代弹性的定义[J]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2):77-80.
被引量:1
2
杨兴斌.
对生产要素市场与要素价格的探讨[J]
.价格理论与实践,1999(1):41-42.
3
翟永冠,李劲峰,刘硕,陈尚营.
"降成本"遭遇三大"拦路虎"[J]
.半月谈,2016,0(16):35-36.
4
严忠,江海峰.
CES生产函数及其运用[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9):95-98.
被引量:11
5
王立国,韩国高.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简政放权后须有配套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措施[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13(S2):5-6.
6
张紫蓓.
浅析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J]
.中国市场,2015(37):198-199.
7
蔡茜.
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城市发展竞争力评价研究[J]
.价值工程,2016,35(19):55-56.
8
宋德玲.
近十年来中国的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研究综述[J]
.日本学论坛,2006(3):2-9.
被引量:5
9
高智.
探析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
.当代经济,2011,28(10):66-67.
被引量:8
10
阎达五,耿建新.
我国对外报告会计发展变化的原因、现状及对策——兼论横向经济联合和企业集团对对外报告会计的冲击[J]
.中国农业会计,1992(1):11-15.
生产力研究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