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共领域理论形成的历时态分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
作者 敬海新
机构地区 中央党校哲学部
出处 《理论研究》 2007年第4期41-44,共4页 Theoretic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62

同被引文献23

  • 1余新忠.中国的民间力量与公共领域——近年中美关于近世市民社会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学习与探索,1999(4):117-123. 被引量:24
  • 2罗贵榕.公共领域的构成及其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J].学术界,2007(3):271-275. 被引量:14
  • 3刘容增.西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问题研究述评.城市问题,2000,(5).
  • 4http: //www.merriam-webster.com/ dictionary.
  • 5李欧梵,季进.现代性的中国面孔:从晚清至4当代C/OL.(2005-11-24)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56/files/dpoem/html/arficle_6166_1.shtml.
  • 6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机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
  • 7Stephen Carr, Mark Francis, Leanne Rivlin, et al. Public Spac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Express, 1992: 95.
  • 8[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4版).何可人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9.
  • 9保罗·诺克斯,史蒂文·平奇.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柴彦威,张景秋 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73-284.
  • 10[美]德鲁克基金会主编.《未来社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