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环境与区域转移趋向分析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环境与产业梯级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和要素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持续集聚已使我国经济活动分布出现了"过密"和"过疏"问题。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新趋向,但这种产业区域转移同时又受到一些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的阻碍。产业区域转移是企业在市场机制引导下的自发行为,政府要积极搭建产业转移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产业区域转移环境。
作者
彭连清
詹向阳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2007年第9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产业发展环境
产业梯级分布
区域转移趋向
对策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64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10
1
陈建军.
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
.管理世界,2002,18(6):64-74.
被引量:256
2
陈建军.
“东扩西进”与浙江产业区域转移的战略选择[J]
.浙江社会科学,2002(1):45-51.
被引量:24
3
陈甬军,陈爱贞.
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J]
.当代经济研究,2004(12):52-57.
被引量:40
4
吴晓军,赵海东.
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
.当代财经,2004(6):96-99.
被引量:101
5
魏后凯.应该积极引导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2006.
6
张平.
论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3):306-311.
被引量:32
7
李会宁,叶民强.
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6(2):4-11.
被引量:35
8
董国良.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比分析及发展趋势,2006(02).
9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我国制造业布局与西部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研究.
10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11省、市,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等8省,西部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等12省、区、市.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夏禹龙 冯之浚.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研究与建议,1982,(8).
2
盖尔约翰逊 陈甬军 陈爱民.《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通过创造乡村非农就业岗位的方式来完成吗》[A].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C].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4页.
3
胡鞍钢.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4,(3).
4
王玫 陈甬军 陈爱民.中国工业和城市的地理分布:工业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性研究[M].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C].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5
潘佐红 张帆 陈甬军 陈爱民.中国的城市生产率[M].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C].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6
林毅夫 陈甬军 陈爱民.关于我国城市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几点看法[M].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C].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7
Fujita, M , Krugman, P , Venables, A J. The Spatial Economy,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99.
8
Song, S , City size and urban unemployment : Evidence from China, World Economy & China, 9 ( 1 ), pp. 46 - 53,2000.
9
Enright, M ,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Unpublished Ph.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0.
10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z].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
464
1
刘俊勇,蒋凯,杨超.
多主体利益诉求下中国产业转移驱动因素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21(4):103-109.
被引量:2
2
严立刚,曾小明.
东部产业为何难以向中西部转移——基于人力资本空间差异的解释[J]
.经济地理,2020,40(1):125-131.
被引量:31
3
刘胜强,周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综述[J]
.经济问题,2008(1):53-55.
被引量:9
4
唐涛.
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推动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探寻蓝山毛纺织业崛起之谜[J]
.商场现代化,2008(2):253-254.
5
林慧丽.
长三角地区产业西移过程中的政府协调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9(2):34-38.
被引量:2
6
杨毅.
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分析[J]
.理论月刊,2009(7):156-158.
被引量:1
7
黎鹏.
区际产业的互补性整合与协同发展研究——理论依据、实践需求和方法论思路[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5):46-50.
被引量:5
8
李建萍.
产业转移与落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间与区际间的比较研究[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4):65-68.
9
汪婷,向隅.
安徽省沿江开发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安庆科技,2011(1):21-24.
10
魏博通.
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现状与经济效应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12,28(10):85-8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92
1
苑玉妹.
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区位优势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07(7):89-89.
被引量:2
2
聂华林,赵超.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产业发展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5):11-15.
被引量:41
3
潘鸿山,王娅萍.
国际产业转移与越南承接产业转移分析[J]
.中国商界,2008(12):58-59.
被引量:2
4
赵张耀,汪斌.
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5(10):12-19.
被引量:68
5
吕政,杨丹辉.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对策[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7(4):9-14.
被引量:30
6
孙雅娜,边恕.
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与对策[J]
.辽宁经济,2007(1):24-25.
被引量:8
7
Bain, J. S, 1954, Economies of Scale, Concentration, and Conditions of Entry in Twenty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4.
8
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三联书店,1989.
9
潘强思,马传景.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0
2004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引证文献
7
1
程广斌,龚新蜀.
西部地区产业组织优化与经济集约增长研究[J]
.商业研究,2009(4):12-16.
被引量:5
2
吴勇.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3):40-44.
被引量:8
3
汪本强,黄德春.
区域产业转移问题研究述评[J]
.经济纵横,2013(10):121-124.
4
许军,朱丹.
越南承接中国加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分析——以第四次产业转移为背景[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3,29(5):89-96.
被引量:1
5
胡鹏.
基于因子分析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J]
.对外经贸,2015(1):93-96.
被引量:1
6
李秉强,黄乐娜.
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判断及因素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1):9-14.
被引量:1
7
李飞,王仲智,马彦珺,华瑾,崔凯璇.
基于FDI路径的徐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研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2):10-1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黄蓉.
林燚:“西瓜皇后”的忧民心声[J]
.绿色中国,2012(7):38-41.
2
陈向华,耿玉德,于学霆,汤欢,陈文静.
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12,32(1):50-53.
被引量:34
3
陈向华,耿玉德.
林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综述[J]
.林业经济,2012(7):53-58.
被引量:3
4
郭健敏.
皖江城市带县级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分析[J]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7):13-16.
被引量:1
5
李世杰,邱士可,杨文新,宋立生.
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空间差异分析[J]
.河南科学,2014,32(11):2350-2354.
被引量:2
6
胡鹏.
基于因子分析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J]
.对外经贸,2015(1):93-96.
被引量:1
7
李秉强,黄乐娜.
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判断及因素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1):9-14.
被引量:1
8
丁鑫,宋锋华.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16(1):69-75.
9
丁鑫,宋锋华.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16(2):57-62.
被引量:2
10
陈楚岚,许正松.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7):64-65.
1
刘志彪.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趋向分析及现实途径[J]
.江海学刊,1993(1):13-17.
2
赵季明,马保明.
我国宏观经济的趋向分析[J]
.山西统计,2002(11):30-31.
3
刘威扬.
市场经济未来发展趋向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1):115-116.
被引量:7
4
李静.
长治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趋向分析[J]
.长治学院学报,2011,28(6):28-30.
5
易虹.
江苏省经济结构转变趋向分析[J]
.经济地理,1999,19(2):11-15.
被引量:7
6
冯江源.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力对比及其前景和趋向分析[J]
.学术界,1998(2):69-72.
7
2003年中国宏观政策趋向分析[J]
.政策动向与数据解读,2002(24M):2-2.
8
王亚平.
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向分析[J]
.开发研究,1993(6):3-6.
9
彭连清.
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区域转移趋向[J]
.经济纵横,2007(6):29-31.
被引量:16
10
晏冰.
云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浅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3):6-7.
兰州学刊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