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精神现象学》的效果史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精神现象学”这个书名,在当时是颇有时代感的。“精神”(Geist)一词,是18-19世纪之交流行的一个时髦概念,尤为德国古典哲学和浪漫派文学所看重,也为黑格尔所钟爱。在《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一文中,黑格尔谈到作为两条形而上学原则的“精神与物质”在哲学传统中的对立。自然哲学和理智哲学的任务就是证明这两者之间的同一性,因为自然对这种同一性浑然不知,而它在精神中已回到自身。总起来看,黑格尔当时主要是从“伦理性”(Sittlichkeit)的角度去理解精神,它表示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道德、政治、宗教等东西的总和,代表人的理性中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性的东西。人的理性被大致分为意识、意志、精神这样三个阶段。最新的精神属于近代及其宗教。
作者 张慎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2,共3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荷夫迈斯特.《精神现象学》导言的第一部分,载: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迈纳出版社,汉堡,1952年,第Ⅶ-XⅦ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 3科耶夫(Kojeve).《黑格尔.他的思想的当下化."精神现象学"评论》.法兰克福/美因,1984年,第284页.
  • 4海德格尔.《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载《海德格尔全集》,第32卷,法兰克福/美因,1980年.
  • 5叶秀山.《"哲学"须得把握住"自己"》,载《哲学作为创造性的思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0-75页.
  • 6珀格勒.《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理念》.
  • 7荷夫迈斯特.《编者前言》,载黑格尔.《精神现象学》,1952年,第XⅦ-XXⅧ页.

共引文献969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